國務院國資委近日發布國有企業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優秀案例名錄,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線公司)的《以價值創造為統領扛牢保障國家水安全職責使命》入選落實國家戰略領域優秀案例。
南水北調工程事關戰略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人民福祉。此次優秀案例名錄的入選,不僅是中線公司多年來忠誠履行保障國家水安全重大使命的成果體現,也是其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加快建設現代水利新國企的探索突破。
近年來,中線公司以確保南水北調“三個安全”為底線,以價值創造為著力點,聚焦“項目管理、運行管護、創新發展”三大管理板塊,全要素統籌、全鏈條推進、全方位提升,探索出一條具有南水北調特色的價值創造之路。
工程安全 供水安全 水質安全
恪盡職守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長1432公里,穿越長江、淮河、黃河、海河4大水系,是沿線26座大中城市200多個縣市區的“供水生命線”。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多年來累計調水超720億立方米,相當于黃河近一年半的水量,直接受益人口近1.14億人。
碧水長渠,利澤萬方。中線公司從守護生命線的政治高度,切實維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以夯實“三個安全”保障基礎穩住價值創造“基本盤”。
保運行,守住工程安全底線——
暴雨!2021年,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迎來通水以來最大的暴雨考驗。
超警!2023年,受臺風“杜蘇芮”影響,海河流域發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防汛形勢陡然嚴峻。
密切關注雨情、水情、工情,對重點建筑物落實24小時盯防,對易出險區域加密巡查……中線公司嚴格落實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措施,強化防洪保障和應急搶險能力,經受住一次次考驗。
2024年9月,中線公司設立安全監測中心,成為國內首家組建安全監測專業團隊的引調水企業——進一步筑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安全防線。
強調度,追求供水安全高線——
中線公司編制印發輸水調度規程、輸水調度技術手冊等規范文件,動態調整調度模式,多方協調努力優化供水結構,對沿線60座節制閘進行聯合調度,為增強供水保障能力提供有力支撐。
如今,在中線工程沿線,由10萬余支(套)安全監測儀器設施,1萬余臺視頻安防攝像機,1200余個水位計、超聲波流量計、雨情監測站、左排水位監測站、水質監測站、冰情監測感知站,構建的“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源源不斷為守護供水安全提供基礎數據支持,夯實了供水安全“強根基”。
遇冰凍期,調水難度加大。中線公司基于氣溫、水溫、冰情預測,建立冰情“預報、預警、預演、預案”體系,開發冰期輸水和智能調度業務應用,讓冰期輸水能力逐年提升。
重守護,筑牢水質安全防線——
在工程源頭,中線公司接入丹江口庫區7個水質監測站的共享數據,實時掌握水源地的水溫、pH 值、總磷總氮等數據。
在工程沿線,16個自動監測站每天6次自動監測水質數據,工作人員每個月在30個固定斷面采集水樣,"人工+機器"共同守護沿線水質安全。
“目前,中線工程建立了‘1個中心、5個水質實驗室、16個自動監測站、30個固定監測斷面’的點、線、面監測體系,為水質安全保障提供監測數據支撐。”中線公司水質與環保中心負責人介紹,中線工程水質持續穩定達到地表水II類及以上標準。
堅守“三個安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然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
節支 增效 提質
聚力改革探索降本增效新范式
如果說確保南水北調“三個安全”是中線公司價值創造的“大前提”,那么以質效優先的理念提升運營管理水平,則是中線公司持續推進降本增效的“源動力”。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之一,運行管理如此規模的工程沒有前例參照,如何做到精細化管理?
中線公司的答案是——聚焦提質降本增效,堅持全面預算管理,深化改革運維模式、開展標準化定額管理,深挖精細化管理潛力。
“公司從理念提升、機制重塑、業務優化、人員融合、提質增效、科技創新等方面全方位打造成本實驗室,降本增效成效顯著。”中線公司財務資產部財務處處長芮京蘭介紹。
以“管養融合”機制的創新為例,中線公司在天津分公司開展運行維護項目優化融合改革試點,推動運行管理和維修養護工作由“管養分離”向“自主實施、管養融合”轉變。
“在摸清運維管理現狀的基礎上,公司進一步整合‘條’‘塊’資源,打破分、子公司之間業務壁壘,推動部分具備條件的運行維護項目由現地管理處人員自主實施,將原本存在交叉、重復的工作進行優化整合,進一步提升了沿線人員、物資、設備等資源配置水平。”中線公司計劃發展部規劃統計處副處長馬嘯介紹。
2025年,在充分總結前期運維模式優化提升經驗的基礎上,中線公司還開展了渠首分公司南陽管理處運維改革提升試點工作,提出更多涉及管理處內設科室職責優化、分(子)公司業務融合的改革舉措,進一步推動業務融合,降低運行成本。
中線公司的自主運維改革中,項目管理方式變革也是一個高頻詞。
在工程服務公司,以綠化分隊為實施主體的項目管理試點,有力降低了運行維護成本——
建立“公司統籌、部門監管、試點分隊落實”管理體系,召開專題會綜合評估,確定試點分隊,簽訂項目管理協議,采用固定總價形式,實行項目獨立核算,總成本大幅降低。
在信息科技公司,“定額化”項目責任制的探索提升了信息機電運維效能——
開展運維班組日常維護“定額化”試點,結合試點班組維護轄區渠道長度、設備數量等基礎數據,以成本實驗室成果確定的用工人數作為基數,由試點運維班組自行確定輔助用工數量和工作時間,維護質量按照規定考核,節約成本按比例予以獎勵。試點開展以來,全年閘站監控系統遠程執行成功率提升至99.86%,供電保障率提升至99.97%,創歷史最好水平。
聚焦“節支、增效、提質”重點環節,一項項深化改革舉措在中線公司內部全面展開。
原創性 突破性 引領性
創新攻堅繪就科技引領新藍圖
打開數字孿生南水北調中線2.0系統,安全監測、工程防洪、輸水調度、冰期輸水、水質保護、智能運維等六大板塊展現在屏幕上,每一個板塊都聚焦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應用場景。
軟件開發工作人員尚銀磊隨即點開系統中的“工程防洪”模塊,工程沿線的氣象信息、降雨監測等信息一同展現在屏幕上。
“如今的數字孿生南水北調中線2.0系統,不僅能實時感知交叉河道和左排建筑物交叉斷面的水位、雨量數據,還能通過洪水預報與演進模型預測交叉斷面水情信息,預演洪水演進過程,給出預警提示,推送相關預案,提前精準備防。”中線公司信息機電中心數字化處處長鄔俊杰介紹。
2023年,數字孿生南水北調中線1.0建成,入選水利部數字孿生水利建設十大樣板。如今的2.0版本,攻克了多源異構數據融合、水利專業模型構建等關鍵技術,讓“千里水脈”更加觸手可及。“空間上更廣闊,功能上更完備。”鄔俊杰用兩句話概括2.0版本的迭代升級。
數字孿生南水北調中線的建設,不僅是中線公司以“一年一版本”的升級節奏為工程賦能新質生產力的迭代探索,也是中線公司以科技創新為價值創造蓄勢賦能的生動體現。
中線公司近年來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管理體系,深入開展技術研發和科研攻關,牽頭完成眾多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能力。
“公司專門設立科研序列,為科研人員提供晉升渠道,出臺自有人員深度參與科研項目的文件,鼓勵自有人員提升科研能力;重點實施安全監測、智能調度、水質保護等3個領域的科研項目,配置專職+兼職的科研人員;設立南水北調系統首個博士后工作站,持續優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中線公司科技管理部科技創新處處長梁建奎從人員、項目、平臺等方面介紹公司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的探索攻堅。
聚焦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運行管理中的獨特性、唯一性,中線公司還出臺科研項目“揭榜掛帥”管理辦法,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中線工程在運行上面臨一些獨特挑戰,對于‘卡脖子’問題沒有成熟技術復制應用。我們希望通過‘揭榜掛帥’引進有實力的科研團隊開展聯合攻關。”梁建奎進一步解釋。
一方有科研陣地,一方有資質能力,雙方優勢互補,成功聯合攻關多個科技難題。
回看南水北調中線的數字化進程,“人工智能+”的戰略正悄然重塑工程智能運維體系。“未來,我們將把DeepSeek(深度求索)等大語言模型與數字孿生系統深度融合,在知識問答、語音交互、專業模型調用等方面升級,降低模型使用難度,進一步提升系統實際應用成效。”鄔俊杰說。
一批批原創性、突破性、引領性的“硬核”科技成果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科研一線、管理一線落地,未來也將持續為這項長距離跨流域引調水工程的高質量發展積勢蓄能。
來源:中國水利報
【猜你不想錯過的精彩內容】
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為“信語南水北調”點亮星標!
點亮在看,關注南水北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