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孫菲菲再提劇組打人事件,改口稱男主王陽說謊
提起孫菲菲這個名字,或許一些觀眾不太清楚,但只要看到她的臉就會很熟悉,畢竟她演過許多耳熟能詳的作品和角色。
可惜近些年她已經逐漸淡出演藝圈,偶爾有作品播出。當然,她不是被迫而是主動,曾經發生的“劇組被霸凌”事件,讓她寒透了心。
不料時隔多年,這起案件再次被翻了出來,還波及到了如今發展正好,被稱為“叔圈天菜”之一的王陽。
事件開始于2010年,孫菲菲指控在拍攝《血色戀情》時,遭導演張漢杰策劃、副導演楊兆華(當眾吐痰并毆打)及制片人姚遠參與的暴力圍毆。
報警后僅楊兆華被輕微處罰(拘留數日,罰款200元),事件被定性為“個人沖突”。
王陽作為男主角,在事件后受訪稱:“雖不在現場,但導演不會因意見不合打演員,合作時導演人很好。”
該言論被解讀為變相維護導演組,引發對其立場的質疑。
事件跳轉到2023年,孫菲菲印尼為李玟的事件,重提被打事件引發輿論關注。
王陽主動聯系十余年未聯系的孫菲菲,請求她幫自己澄清“因事件被網友攻擊”(2025年發文內容顯示)。
孫菲菲應要求發文:在王陽道歉微博下留言稱“王陽不在現場,別為難他,欣賞他的專業態度”,暫時平息部分輿論。
不料事情還有反轉——
孫菲菲于2025年7月8日發文推翻了此前對王陽的維護,揭露了幾個關鍵點:
2023年的澄清是應王陽要求而寫的,并曝光王陽2010年維護導演的采訪內容,直言“看完愣住”;
她強調王陽雖未親身經歷毆打現場,但對事件“實際情況他是知道的”,因為“當時打完我戲還沒拍完,還有八場戲”。
暴力事件后劇組因導演逃跑停工2-3天,包括王陽在內的演員曾共同討論“導演沒出息,有本事打人,有本事別跑”,可他卻在采訪中為導演開脫,構成“背刺”;
還曝光了一件事,王陽在劇組常受欺負并向她傾訴,她曾安慰王陽。而她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有人說她蹭熱度。
孫菲菲的發言在網上曝光后,迅速引發熱議。
王陽被指“雙重立場”——
私下訴苦 vs 公開維護:孫菲菲稱拍攝期間王陽常向她傾訴“被導演組欺負”,但2010年采訪中卻公開否認導演施暴可能,被質疑為自保而迎合權力方。
利用受害者澄清:2023年王陽求助孫菲菲為其澄清“不在場”,卻未告知自己曾發表維護導演的言論,被批利用受害者身份操縱輿論。
如今,他的評論區已經淪陷。
孫菲菲的遭遇也暴露了弱勢群體在維權時的困境——
法律追責不足:施暴者中僅楊兆華、姚遠受行政處罰(姚遠2023年被拘10日、罰500元),導演張漢杰至今未擔責。
事業受損:暴力事件導致孫菲菲臉部受傷、資源斷崖下滑并淡出娛樂圈,而王陽事業上升,近年因《追風者》等劇走紅。
目前,王陽方針對輿論爭議依舊采取“沉默”態度,沉默被部分輿論解讀為“默認”。
值得注意的是,王陽五部待播劇(如《奉陪到底》《冬城獵兇》)因負面輿情陷入商業危機,片方需評估觀眾抵制風險。
另外,王陽在2024年還陷入白玉蘭提名爭議。
當時他與王一博主演的《追風者》入圍白玉蘭提名,王陽憑借三番角色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而身為一番的王一博卻未獲提名,粉絲怒罵王陽“偷獎”。
隨著事件輿論發酵越來越激烈,評論呈現兩級分化狀態:
支持孫菲菲方:認為她作為退圈者無蹭熱度動機,揭露行業霸凌結構性問題;王陽知情卻背刺,應承擔道德責任。
質疑方:事件本質是孫菲菲與劇組矛盾,反復提及王陽轉移焦點;王陽已就“不當表達”道歉,不應持續追責。
但無論如何,整體事件也暴露了一個殘忍的事實:弱勢者維權艱難(證言被壓制、施暴者逍遙法外)與旁觀者自保的妥協,王陽的矛盾言行也反映了大眾在行業壓力下的道德困境。
孫菲菲控訴王陽“兩次利用自己”(2010年站隊導演、2023年求澄清),暴露了圈內情誼在利益前的脆弱性,引發信任危機。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