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那個不眠之夜,馬斯克盯著手機屏幕,敲下了改寫政治格局的九個字:"美國黨正式成立。"
誰能想到,這個去年還豪擲3億美元替特朗普拉票的科技大佬,轉眼就成了共和黨眼中的"叛徒",直接捅破了兩黨制的天花板。更令人意外的是,這場政治豪賭竟然獲得了三分之二民眾的支持。
馬斯克這步險棋到底想干什么?特朗普又會怎樣收拾這個"不聽話"的前盟友?
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對特朗普示威
信息來源:紅星新聞
科技狂人的政治算盤
別小看馬斯克這一招,表面上看是意氣用事,實際上這家伙算得可精明了,民調數據擺在那里,三分之二的人挺他,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你以為他真想當總統?想多了,馬斯克要的是政治"否決權",讓誰都得掂量掂量他的分量。
說白了就是理念不合,馬斯克心里想的是"自由、科技"那一套,認為美國應該大力發展新能源、太空探索,減少政府干預。
可特朗普偏要搞"民粹、安全",什么傳統能源優先、貿易保護主義,兩人的路子根本不是一個方向。"大而美"法案就是個典型例子,特朗普想要刺激傳統產業,馬斯克卻擔心這會拖累新能源發展。
這種分歧早在馬斯克擔任"政府效率部"負責人時就埋下了種子,馬斯克本以為能在白宮呼風喚雨,結果發現自己就是個擺設。那段政治蜜月期還沒撐過一百天,兩人就徹底翻臉了。
馬斯克在CBS節目里公開炮轟特朗普的政策,說那個法案是"令人厭惡的怪物",這話說得夠狠。
更有意思的是,馬斯克這招還真有殺傷力,他瞄準的是特朗普的MAGA支持者,這幫人本來就對特朗普的一些政策有意見,馬斯克一振臂高呼,立馬有人響應,這就像在共和黨內部埋了個炸彈,隨時可能爆炸,特朗普能不急眼嗎?
可馬斯克啊,你這是把美國政治想得太簡單了。
一腳踩中政治雷區
美國政治這攤渾水,比硅谷的代碼復雜多了,兩黨制在美國扎根一百多年,哪輪得到你個外來戶指手畫腳,你以為成立個黨就能攪動風云?想得美。
別看成立政黨聽著簡單,真要參選的手續能把人繞暈,按照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的規定,理論上成立新黨不需要正式注冊,但要想真正參與選舉,那關卡可多著呢。
每個州都有自己的規定,有的要求得到一定數量的選民簽名支持,有的要求繳納保證金,還有的要求在多個選區同時提名候選人。這些程序走下來,沒個一年半載別想搞定。
而且最要命的是,"美國黨"現在連個能挑大梁的人都沒有,馬斯克自己要忙著經營他的商業帝國,特斯拉、SpaceX、X平臺,哪個都離不開他,他總不能親自下場競選吧?可是沒有重量級候選人,這個黨就是個空架子,誰會當真?
歷史教訓擺在那里,想想那些年死在沙灘上的第三黨,哪個不是雄心勃勃開始的?綠黨、自由黨、改革黨,聽說過幾個還活蹦亂跳的?美國的政治生態就是這樣,兩黨輪替已經成了鐵律,你想打破這個格局,難比登天。
就算馬斯克砸下幾十億美元,也未必能撬動這個體系,錢能解決很多問題,但解決不了制度問題,美國的政治利益網絡盤根錯節,涉及各行各業的既得利益者,豈是你一個商人能輕易撼動的?更要命的是,馬斯克的錢袋子還握在特朗普手里呢。
老狐貍抓住了命門
你以為特朗普會跟你客氣?人家早就看穿了你的底牌,馬斯克再厲害,說到底還是個商人,而且是個嚴重依賴政府合同和補貼的商人。這就是他的阿喀琉斯之踵。
SpaceX的火箭發射業務,大頭客戶是NASA和國防部,特斯拉的電動車,享受著聯邦政府的新能源補貼,這些合同和補貼加起來,每年價值數百億美元,特朗普只要一句話,這些錢說沒就沒了,到時候馬斯克哭都來不及。
特朗普已經放話了,說馬斯克的行為"荒謬",還威脅要砍掉他公司的政府訂單,這可不是空話,特朗普向來說到做到。想當年他對付其他不聽話的商人,哪次手軟過?
信息來源:紅星新聞
馬斯克在商場上確實是個狠角色,從PayPal到特斯拉再到SpaceX,一路殺伐果斷,但政治這個游戲,規則完全不同,在商場上,你有錢就是爺,可以任性,在政壇上,權力才是硬通貨,特朗普手握國家機器,想整你有一萬種辦法。
更關鍵的是,馬斯克現在是"沒有國家的人",民主黨從來就不待見他,認為他是個投機分子,現在又跟共和黨翻臉,兩邊都不討好,在美國政壇,沒有盟友就等于沒有生存空間,馬斯克這次真的是把自己逼到了絕路上。
而且別忘了,馬斯克還有個"三分鐘熱情"的毛病,這家伙興趣轉移得比翻書還快,說不定哪天覺得政治太麻煩,直接撂挑子不干了,到時候那些跟著他的人怎么辦?
資本碰撞國家機器
到底是錢更厲害,還是權力更厲害?馬斯克這次算是用自己做實驗了,從目前的形勢看,馬斯克面臨三種可能的結局。
第一種是認慫妥協,主動向特朗普示好,解散"美國黨",回到商人本分。這樣損失最小,但面子全無。
第二種是硬扛到底,真的把"美國黨"搞起來,在2026年中期選舉中分化共和黨選票。這樣最有骨氣,但風險巨大。
第三種是灰溜溜跑路,把生意重心轉移到其他國家,比如加大在中國的投資。這樣最安全,但等于承認在美國的失敗。
無論哪種結局,這事兒都給所有想玩政治的富豪敲了警鐘,亞馬遜的貝索斯、微軟的蓋茨、蘋果的庫克,誰不是有錢有勢?但他們都很識趣,知道政治這潭水不能隨便蹚。馬斯克偏要逆流而上,現在好了,進退兩難。
這件事的時代意義遠超個人恩怨,它重新定義了美國商業精英參與政治的邊界,以前大家以為,只要有錢就能買來政治影響力,馬斯克的遭遇證明這個邏輯行不通,政治權力有自己的游戲規則,不是商業邏輯能簡單套用的。
說穿了,馬斯克這次是用最昂貴的方式上了一堂政治課,特朗普的反擊估計很快就到,而這場較量的結果,會成為未來商界大佬們的行為準則,想插手政治?先掂量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
信息來源:觀察者網
結語
說到底,馬斯克這出"美國黨"大戲,就是硅谷精英想用做生意的套路來玩政治的一次大膽試驗。他以為鈔票能買來話語權,卻沒想到政治這個游戲有自己的玩法。特朗普的反擊估計很快就到,而這場較量的結果,會告訴所有想插手政治的商業大佬們:你們的邊界在哪里。
馬斯克曾經說過,他要讓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現在看來,他可能得先學會在地球上的政治游戲中生存,聰明如他,這次真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你覺得馬斯克最后會選擇服軟認慫,還是硬撐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