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齊倩】
4月2日“解放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調宣布對全世界發起關稅戰,威脅國際社會對美國妥協,否則將施加高額“對等關稅”。但三個月后,事實證明,特朗普的關稅大計實施起來比想象的更難、更慢。
特朗普嘴上吹噓,但隨著90天暫停期(7月9日)逼近,美國僅與極少數國家達成協議。
于是,當地時間7月7日,特朗普宣布將“對等關稅”的生效日期延長至8月1日,并陸續公布對多國設定的新稅率,除日韓外,其中不乏緬甸、老撾、柬埔寨等較小亞洲經濟體。
彭博社8日援引分析稱,特朗普一開始劍指中國,但發現這種虛張聲勢“對中國作用不大”,所以只能從較小國家那里獲得“勝利”。一名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教授向香港《南華早報》指出,“最大輸家”將是與美國有較大貿易順差的較小亞洲經濟體,美國很可能從較小國家那里榨取更多讓步。
目前,韓國、日本、泰國等被針對國家陸續表態。日本重申不會輕易妥協。韓國方面稱,將繼續推進談判,爭取達成互惠的談判成果。泰國財長8日表示,將堅持戰斗到底。
特朗普想動中國?“中國人不會妥協”
7日,特朗普開始致函尚未接近達成關稅協議的貿易伙伴。目前已有14個國家收到特朗普的通知函。
據特朗普公布,美國將對日本和韓國征收25%關稅、對緬甸和老撾征收40%、對柬埔寨和泰國征收36%、對孟加拉國和塞爾維亞征收35%、對印尼征收32%、對南非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征收30%、對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和突尼斯征收25%。
“請理解,25%的稅率遠遠低于消除我們與貴國之間貿易逆差所需的水平,”特朗普在公布的信函中警告日韓,“如果你們決定提高關稅,那么無論提高多少,都將疊加在我們25%的稅率之上。”
部分國家面臨的最新稅率 彭博社制圖
彭博社稱,特朗普政府將關稅實施日期推遲至8月1日的舉措,部分是為了從特朗普認為仍愿意達成協議的經濟體中榨取最好的最終報價。
“這很像是最后的壓榨,”美國艾金·崗波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前特朗普高級貿易顧問凱利·安·肖稱,不過,這也是對更現實情況的承認,即美國談判團隊似乎過于分散,無法獲得預期的“貿易讓步豐收”。
據知情人士透露,本周初,美國與印度、歐盟的貿易協議幾乎已經完成,但很難及時宣布最終結果。
肖繼續表示:“任何貿易談判的終局都是混亂的,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政府卻同時與地球上的每個國家談判。”不過,她仍預計未來三周內會達成更多協議,“許多稅率將會降低”。
報道稱,白宮面臨的風險是,退縮和延誤將侵蝕特朗普“迅速和果斷的光環”。與此同時,政策的推拉可能增加美國進口商和美國家庭的負擔。
“雖然有幾周的寬限期,但我們將繼續看到高關稅,這將推高消費者的價格,”美國鞋類分銷商與零售商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特·普里斯特近日在采訪中說,政策不確定性影響行業采購決策。
特朗普及其高級助手多次夸口說,多達數十個國家正在爭相與美國貿易談判。但截至目前,特朗普政府僅宣布與英國、越南達成了協議,與中國達成了協議框架。
“這個過程將繼續,因為特朗普喜歡這樣,”美國企業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德里克·西瑟斯說,“他喜歡夸夸其談,喜歡被關注,他會從較小的伙伴那里獲得足夠的勝利,讓這一切看起來值得。”
但西瑟斯表示,這種方法對中國的作用不大。他指出:“我們可以繼續拖延貿易問題,與小國家達成越來越多的小協議,他們會為了避免麻煩而向美國拋出一些好處。但中國人不會。”
白宮公布特朗普致日本等14國關稅信函 推文截圖
“最大輸家將是較小亞洲經濟體”
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副教授賈穆斯·林(Jamus Lim,音譯)持同樣看法。
他向《南華早報》表示,東南亞國家等所有國家都應預期至少10%或更高的關稅。“美國將利用其作為較大貿易伙伴的杠桿作用,從較小國家那里榨取更多讓步,包括完全取消對美關稅。”
“最大的輸家將是與美國有較大貿易順差的較小亞洲經濟體,如韓國、泰國和越南,”賈穆斯還提到,特朗普很可能會利用所謂“轉運”問題,對通過其他國家從中國轉運的商品征收更高的關稅。他指出:“一旦情況發生變化,達成協議后,很可能會反復重新談判。”
賈穆斯認為,談判者的能力對貿易結果至關重要。較大的亞洲國家,如日本和中國,在與美國的談判中將有“更大的抵抗能力”。
但據路透社報道,泰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披猜8日在社交平臺X上發文稱,談判團隊一直在戰斗,且會繼續戰斗下去。他們將堅持戰斗到底,為泰國爭取到最好的方案。披猜表示,泰國正在制定一項備用計劃,以應對美國對其出口商品征收的36%關稅。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當天則表示,美方實際上暫緩征收關稅“為盡快消除不確定性,我們將在剩余時間內加快與美方談判進程,爭取達成互惠的談判成果”。
此外,日本首相石破茂8日稱:“對美國宣布將加征關稅表示非常遺憾……日本政府在困難的談判中沒有輕易妥協,說出了應該說的訴求,保護了應該保護的事物。”他還稱,關稅實際生效日期是8月1日,這就代表著談判期限延長,將繼續與美國進行協商。
泰國財政部長披猜 資料圖
根據8日的摩根士丹利報告,如果新的關稅稅率生效,美國對亞洲國家的平均關稅將上升至27%。該報告還指出,美國還可能對特定行業實施更高的關稅,例如藥品進口。報告稱:“我們的核心觀點依然是,不確定性可能會持續存在,影響企業信心、資本支出和貿易周期。”
報告提到,特朗普曾表示“我們即將與印度達成協議”,這一進展“表明,該地區大多數大型經濟體將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但同時,大多數亞洲國家面臨著復雜的談判道路,例如,日本和韓國可能無法通過談判解決汽車關稅和日本農產品的問題。
摩根士丹利提到,通過其他國家“轉運”中國商品的問題在美國將變得復雜。“考慮到中國位于該地區跨境生產網絡的核心,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對亞洲經濟體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研究機構BMI認為,特朗普的最新聲明表明了一種“某種程度上務實的做法”,一方面是為努力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經濟體爭取更多時間,另一方面是考慮到貿易緊張局勢對美國和全球經濟構成的風險。
“鑒于談判可能很復雜,一些‘貿易協議’在細節上可能含糊不清,最終可能只是‘貿易框架’而非協議”,BMI分析稱,“不排除一些協議可能會推遲到9月或10月,在某些情況下,最終細節可能需要在年底,或更長時間才能完全達成一致。”
7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就特朗普宣布對14國加征關稅一事表態稱,在關稅問題上,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也是非常明確的,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搞保護主義損害各方利益。
同日,彭博社記者提問,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他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與中方官員會面,以推動兩國就貿易和其他議題的討論。毛寧回答:“這個問題建議向中方的主管部門詢問。”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