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北京,全球目光聚焦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一場關于國際秩序、地緣焦點與大國博弈的高層對話在清華園內悄然展開。
而就在當天,一句擲地有聲的發言瞬間刷屏中國網絡:“臺灣問題不需要跟任何人商量,包括美國!”
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
說這話的,是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這位在華盛頓八年縱橫三屆白宮的資深外交官,用最直白的語言,劃出中國在國家統一問題上的紅線,也打破了外界關于“中美可就臺灣做交易”的種種幻想。
在特朗普被曝可能訪華、美國媒體渲染中美“幕后交易”之際,崔天凱這番話無疑是一記重錘,砸碎了所有指望臺灣問題被拿來談判的幻想。
崔天凱的發言并非空穴來風。他所說的每一個詞,都有著深刻的現實背景和戰略意圖。他是中國任期最長的駐美大使,自2013年起與奧巴馬、特朗普、拜登三屆美國政府正面對接,在這個崗位上,他看清了美國對華政策的反復與本質。
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講話畫面
他了解美國試圖將臺灣問題“國際化”、將臺海變成戰略杠桿的底層邏輯,也明白該如何用最精準的語言予以回擊。
近段時間,某些境外機構頻頻放風稱,特朗普有意在第二任期回歸白宮前訪問中國,并希望通過一場“大買賣”打破當前中美關系僵局。
有美國政客甚至暗示,臺灣問題可能成為籌碼,換取中國在貿易或金融上的讓步。這種論調迅速在國際輿論場發酵,引起部分外媒臆測中方是否可能“靈活處理”臺灣問題,為中美關系“解凍”創造空間。
面對這些精心設計的輿論試探,崔天凱在論壇上以最直接的方式作出回應。他強調,臺灣問題關乎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不存在任何妥協、談判的余地。
統一是中國的既定目標,這件事不需要經過任何第三方的許可或認可,更不需要與美國進行磋商。這番話,既是對外界的清晰交底,也是對美國的嚴正警告。
圖為臺灣俯瞰
自佩洛西竄訪臺灣事件以來,美國加快了對臺“實質性接觸”的節奏。從軍售升級,到國會通過所謂“臺灣非歧視法案”,再到頻繁派遣前政要赴臺竄訪,種種動作已突破“一個中國”原則紅線。與此同時,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也在不斷靠近中國家門口。蘇比克灣基地重新啟用,菲律賓成為前沿陣地,遠程導彈系統部署在中國東南方向,意圖明顯。
面對這一系列挑釁行為,中國并未退讓,而是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姿態展開全方位反制。解放軍在臺灣周邊的演訓進入常態化,實彈演習頻率和強度持續提升,東風導彈系統部署更加密集,圍島封控能力日趨成熟。在外交層面,中國也開始主動出擊,通過明確的政策信號和強硬表態,宣示統一的底線不可挑戰。
崔天凱的這番講話,不只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表態,更是中國對當前國際局勢的深度判斷。他指出,臺灣問題與南海問題性質完全不同。南海爭議可以談判,是中國與部分鄰國之間的事務;而臺灣則是中國內政,是國家主權問題。任何將臺灣問題“國際化”的言行,都是對中國主權的直接挑戰。
菲律賓成為美國的前沿陣地,遠程導彈系統部署在中國東南方向
美國不僅在臺海問題上施壓,也在金融和科技領域對中國步步緊逼。過去一年,中國持續減持美債,累計規模高達5577億美元,創下15年來最低持倉水平。與此同時,中國央行連續七個月增持黃金,外儲結構發生深度調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沙特等產油國開始以人民幣結算石油。美元霸權的根基,正在被逐步侵蝕。
美國的財政狀況也每況愈下,2024年財政赤字高達1.8萬億美元,2025年預計突破2萬億。到2026年底,美國將有9.3萬億美元債務到期,這一數字幾乎等于中國全年GDP的一半。在高通脹、高利率、債務危機三座大山壓頂的背景下,美國早已無力再掌控全球經濟命脈。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盛頓試圖打“臺灣牌”重塑談判優勢,用地緣安全換取經濟喘息,把臺灣問題當作籌碼,與中國進行戰略交易。中國對此早有準備,用事實告訴世界:臺灣問題不是籌碼,而是祖國統一的核心利益。
美國不僅在臺海問題上施壓,也在金融和科技領域對中國步步緊逼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構建完整的反制體系。在稀土領域,中國已建立出口許可機制,限制對軍用方向的稀土出口。芯片、原材料、高端制造設備的出口也逐步設立審查機制。對美科技依賴被逐步削弱,中國自研能力快速崛起。從新能源汽車到高端數控設備,從衛星導航到量子通信,中國制造正擺脫技術卡脖子的困境。
外交層面,中國的“全球南方”戰略逐步推開,一批非西方國家明確支持一個中國原則。洪都拉斯與臺灣斷交,僅是“棄臺潮”的最新一環。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與中國合作是大勢所趨,與美國捆綁意味著風險加劇。在聯合國等多邊平臺,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持續上升,“臺灣不是國家”的共識愈加牢固。
崔天凱的發言,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外交風格的轉變。從過去相對謹慎的模糊表達,到如今直截了當、旗幟鮮明,中國外交正在走向主動、走向強勢。這種變化,并非簡單的語言升級,而是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與戰略自信的全面體現。
臺灣民眾示威抗議
特朗普提出訪華意愿后,國內外輿論紛紛猜測其中可能隱藏的戰略意圖。有人認為他或將借此推動中美關系“破冰”,也有人擔心中方會因此被誘導作出讓步。但崔天凱直接堵死這種幻想。他明確指出,中國不把希望寄托在外國領導人的更替上。換誰上臺都不重要,關鍵是美國是否真正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較量中,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底線,是國家統一的最后一公里。無論美國如何包裝、如何試探,中國的立場都不會動搖。中國不會接受任何“以臺制華”的套路,也不會被所謂的“戰略互惠”所迷惑。
統一臺灣是中國人民共同的心愿
統一臺灣,是14億中國人民共同的心愿,不是任何人可以用來討價還價的工具。如今,中國的綜合國力已具備解決臺灣問題的能力,外交戰略也不再回避沖突風險。這種從容而堅定的姿態,正是崔天凱發言背后最深層的支撐。
每一次強硬發聲,都是對外釋放信號,更是對內凝聚共識。崔天凱的這句“收復臺灣不需要跟任何人商量,包括美國”,不僅是對國際社會的正告,更是中國新時代外交格局下的宣言。屬于中國的統一之路,已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