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首場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上游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了解到,我國過去4年,累計開工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約780萬套,有效解決了2000多萬人的住房問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袁達。 圖片來源/國新網
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袁達介紹,過去4年中國經歷了國際環境劇烈變化等多重困難挑戰沖擊,但國民經濟保持了年均5.5%的增長速度,其中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86.4%。
從構成來看,有三個方面尤為突出。
一是消費向新而行。過去四年最終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56.2%,比“十三五”期間提高8.6個百分點。消費領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比如商品消費方面,人工智能加速融入日常生產生活,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廣受消費者歡迎;360全景運動相機、AI智能眼鏡等新產品火爆全網;國風國潮商品表現亮眼,漢服、文創產品等銷量成倍增長。再比如服務消費方面,文體、旅游、康養等供需更加多元,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博IP等“爆款”頻現,城市漫步、中式茶飲等成為時尚潮流。
二是投資向優發力。過去四年投資積累的資本形成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30.2%。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充分發揮,我們更加注重補短板利長遠,聚焦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進程中的大事難事,著力解決影響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突出問題,自上而下、“軟”“硬”結合,高質量推進“兩重”建設;更加注重增強發展后勁,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持續多年快于整體投資增速,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等紛紛落成;更加注重增進民生福祉,過去4年,累計開工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約780萬套,有效解決了2000多萬人的住房問題;社會民生領域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更加注重調動民間資本積極性,在核電、鐵路等領域推出了一批重大項目吸引民資入股,有的核電項目民間資本參股比例達到20%。
三是投資消費相互促進。一方面,市場消費的擴大,通過產品生產、配套建設等渠道帶動投資,比如5G、智能手機等消費需求持續旺盛,帶動近4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投資年均增長21.9%、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年均增長11.2%。另一方面,有效投資的增加,通過生產等鏈條促進居民就業增收,提高了消費能力,也通過完善設施、優化環境等改善消費條件,直接促進了消費,比如2024年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總量已達到1281.8萬臺,有效支撐了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普及。
上游新聞記者 崔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