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里糊涂報名,認認真真備考,坦然接受失利,四戰終攬頭名。
三十歲之后我覺得自己腦子變笨了,學習新領域東西常常產生貌似什么都看懂了,但知識重點卻丟三落四沒記全的問題。忍不住跟親近的朋友抱怨,大家卻沒當回事,反而戲弄我是因為學生時期當學習委員產生的學霸體質錯覺,如今也該輪到某些人體會一番學習的不易了。末了,朋友們還忘不了來一句:“接受現實吧!”年齡增長與新知識掌握能力下降成反比,當然令自己心有不甘。于是,我將類似情況的問題根源歸結為學習態度怠慢以及專注度不夠,不然豈有人還未老腦先衰的道理?沒想到,當我慢慢接受了成年人學習新知識效率不高的客觀現實時,2004年一場不期而遇的小插曲讓我重新找到了高效學習的感覺。
要感謝那年金秋時節舉辦的全市干部選拔公選考試,當時的我正處于從一線運動員棋手向教練管理崗轉型階段,剛以中國隊主力選手角色在西班牙成功衛冕世界團體賽冠軍,比賽結束回國第一天就在辦公室桌子上看到了考試報名表。或許是時差作用,迷迷糊糊的我以為那是一張符合條件的人員都要填的統計表,于是便將自己的基本信息在表格上寫了幾筆遞交了上去。幾天之后收到正式考試通知時,我才意識到事情的嚴肅性和嚴重性,心里止不住嘀咕起來,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備考,還不清楚考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趕緊按照考生指南去采買指定備考書目,當厚厚的學習材料拿到手里時,我心里不禁發出“真是哪里薄弱就考哪兒呀”的感嘆。唉,既然報名了就好好準備吧,總不能還沒上場就服輸了吧,像每一次運動員迎接比賽一樣,不知不覺間骨子里不服輸的斗志被激發起來。令我沒想到的是,有了考試壓力和補足知識短板動力之后,幾本厚厚教材里的知識要點似乎一下子變得有條理起來。看來,以考生身份的備考學習效果就是與平時不一樣。看到我一本正經埋頭備考,周圍的人說什么的都有。“那么多知識點你記得住嗎?”“別太認真,這個領域你同專職的行政干部沒法比!”“到時候你要是能把卷子答滿就不錯了。”這樣的話聽得多了,當然也會動搖自己學習的心態,我心里清楚地知道,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備考如同在備戰一場沒有勝率的比賽。不過,當思路開小差時,慶幸自己腦海里冒出了《曾國藩家書》中的一段話:“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雖然突擊式的學習當然僅停留在囫圇吞棗學習的水準,但我驚喜地發現,手中的書在不知不覺間標滿了重點,將知識重點反復研讀,還真能記住不少。
不過,另一個小插曲讓自己面對新問題的考驗,“冠軍作為普通考生參加公選”的消息居然在考試前出現在報紙上。考試被曝光,這對自己來說算是提供了動力還是帶來了壓力,或者更多的是感到有些尷尬呢?明明冠軍頭銜是在自己最擅長的競技賽場上獲得的,在其他領域自己還只是一名新人,誰想到卻陰差陽錯成為驗證考試公平的鮮活案例了。
接下來能怎么做?除了盡量讓自己排除干擾保持最佳狀態,我想不出還能干點什么。多年的運動員經歷令我對保持穩定狀態有著特別的感悟,平日里訓練付出的辛苦不過是為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告訴自己要鎮定,作為一名實力不太強卻被關注的考生,我更要保持好狀態。考試成績是一回事,能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更考驗人。要像冠軍運動員參賽一樣從容,要有一顆能扛得住壓力的“大心臟”,不具備這些素質還想到賽場上發揮水平?一切免談。不出意料,那一年的考試我并沒有獲得晉級下一輪競爭的成績,沒能超水平發揮讓我多少對自己感到不滿意。不過,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當考試過后自己再看那些備考材料,我發現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知識點邏輯關系又變得模糊起來。大概考試壓力消失了,自己心底對不熟悉領域知識學習的動力也隨之減弱的原因吧。
看來,還要繼續多找考試場景,讓考生的角色把自己的學習狀態激活!接下來的幾年里,自己又參加了三次公選考試,每次考試的成績都在穩步進步,第三次時進入到面試,第四次時終于攬得頭名。很開心,在備考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全力以赴爭取勝利與坦然從容接受失利。結果其實真的沒有那么重要,盡力就好,有收獲就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