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被工作填滿,晚上被疲憊裹挾,周末想放松又怕落后——這大概是在職考公人的日常寫照。一邊是現實的壓力,一邊是上岸的目標,“沒動力”“學不進去”成了常態。但真正能突圍的人,往往贏在了“自律”二字上。
談妹訪談了多名在職備考成功上岸的考生,為大家總結出7個實操性極強的方法,幫你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1
把大目標拆成“踮腳就夠到”的小任務
半月談60天上岸計劃,搭配獨家講義
Day1-Day60全部學習計劃安排妥當
“考上公務員”“筆試成績145+”這樣的目標太遙遠,很容易讓人望而卻步。試著把它拆解成具體到每周、每天的小任務:比如“周一周二刷完30道資料分析題”“今晚看完1節申論歸納概括課”。
每完成一個小任務,就打個勾——這種“可視化的進步”會不斷給你正向反饋,讓你更有動力推進下一步。
2
用嚴格的時間表對抗“沒時間”
在職備考最缺的不是動力,是時間?試試“時間塊管理法”:
?固定每日核心學習時段(比如早6-8點,中午1-2點,雷打不動);
?利用碎片時間穿插小任務(通勤時聽行測常識、吃飯時看看新聞);
?周六杜絕一切社交,掐表刷題:上午行測,下午申論。
如果不擅長制定計劃,那就把計劃“框死”,無腦執行一段時間,學了再說。
3
打造“儀式感”,給大腦“開機信號”
——戴上耳機,打開你的專屬“學習進行曲”;
——騎上自行車去家附近的社區圖書館或者大學自習室;
——手機打開飛行模式,設一個40分鐘倒計時……
一套固定的“學習儀式”能幫你快速切換狀態。重復幾次后,大腦會把這些動作和“該學習了”綁定,就像條件反射一樣,減少啟動時的心理阻力。
4
找個“對手”,更要找個“隊友”
半月談公考打卡群,考友默默“卷進度”
一個人的備考太容易懈怠,但一群人的努力會形成“場域效應”。可以:
?加入在職備考群,每天打卡學習進度;
?和水平相近的考友約定每周模擬考,互相批改試卷;
?關注幾個同進度的備考博主,看別人的堅持會激發自己的好勝心。
記住,不是要和別人比速度,而是用“同伴壓力”對抗自己的惰性。
5
用“結果可視化”給自己“打氣”
備考的努力很容易因為“看不到即時回報”而被忽視。試著做一本“進步手冊”:
?記錄每次模考的分數變化,哪怕只漲了2分;
?整理錯題本時,標注“這道題上次錯了,這次會了”;
?每周寫一句“本周最大收獲”,比如“終于弄懂了圖形推理的對稱規律”。
這些細節會讓你清晰地看到“自己正在變好”,這種確定性就是最強的動力。
6
允許擺爛,但設定止損線
誰都有學不進去的時候,硬撐反而會消耗熱情。與其逼自己“必須學滿3小時”,不如允許自己偶爾“擺爛”:比如今天狀態差,就只學1小時,而不是干脆不學了;實在不想做題,就看一節輕松的時政課,或者是紀錄片。
但要給自己劃一條“止損線”——比如“擺爛不能超過2天”“每周至少保證20小時學習時間”。張弛有度,抓大放小,才能走得更遠。
7
記住“為什么出發”,對抗意義感流失
當你累到想放棄時,別問“我還能堅持嗎”,而是問“我當初為什么要考公”。是為了更穩定的生活?為了給家人更好的保障?還是想擁有更有價值的職業?把這個“初心”寫在手機壁紙、書桌顯眼處,甚至錄成語音當鬧鐘。當“意義感”清晰時,疲憊就很難擊垮你。
在職備考就像一場馬拉松,拼的不是爆發力,是持續向前的耐力。別總想著“我要一下子學多少”,而是問自己“今天能不能比昨天多學10分鐘”。每一點微小的堅持,都會在考場上變成照亮前路的光。
如果你正在經歷這樣的掙扎,不妨從今天起,選1個方法試著做起來。也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自律小妙招。
2026國考60天上岸計劃
【全勤打卡,全額返現】
公考生都在用的備考神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