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蟲能降解聚乙烯 —— 全球最常見的塑料類型。
一項新研究探索了毛蟲降解聚乙烯塑料的潛力,聚乙烯是地球上最常見的塑料類型。
加拿大布蘭登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在布萊恩·卡松博士(Dr. Bryan Cassone)的帶領下,對大蠟螟(Galleria mellonella)的幼蟲 —— 蠟螟幼蟲(waxworms) —— 進行了研究。
令人驚訝的是,僅僅2000條蠟螟幼蟲就能在大約24小時內吃掉一整只塑料袋。這與通常需要數百年才能降解的時間形成了巨大差異。
該大學生物系昆蟲害蟲與病媒生物學教授卡松表示:“大約2000條蠟螟幼蟲能在短短24小時內分解一整只聚乙烯塑料袋,不過我們相信,同時補充糖類等攝食刺激物,可以顯著減少所需毛蟲的數量。”
啃食塑料垃圾
聚乙烯是全球產量最大的塑料,每年生產超過1億噸,用于從食品雜貨袋到各種包裝的廣泛產品。
然而,由于其化學性質堅韌且難以分解,它帶來了重大的環境挑戰。這種材料的完全降解可能需要數十年甚至數百年。
2017年的一項發現揭示,這些小生物可以吃聚乙烯。新研究則表明,這些“食塑毛蟲”能在短短幾天內分解塑料,并將其轉化為體脂肪。
卡松博士的團隊運用多種科學方法,研究了蠟螟幼蟲與其腸道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以了解塑料降解過程。
研究表明,蠟螟幼蟲將攝入的塑料代謝轉化為脂質,并以體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
卡松解釋說:“這類似于我們吃牛排 —— 如果我們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它們會以脂質儲備的形式儲存在脂肪組織中,而不是被用作能量。”
全塑料飲食的影響
除了研究相關的生物過程外,團隊還評估了全塑料飲食對毛蟲健康的影響。
然而,這里有個問題。雖然蠟螟幼蟲能輕易啃食塑料,但全塑料飲食對它們來說是致命的。這些食塑毛蟲存活不了幾天,甚至會出現體重下降。
不過,卡松持樂觀態度。他相信他們可以創建一種“共補飼”方案 —— 基本上就是添加其他食物 —— 不僅能恢復毛蟲的健康,還能讓它們茁壯成長。
這項研究為解決塑料污染指出了兩個令人興奮的可能性。
他說:“首先,我們可以在共補飼的聚乙烯飲食基礎上大規模飼養蠟螟幼蟲,作為循環經濟的一部分。”或者,研究人員可以在實驗室環境中復制塑料分解過程,而無需使用動物本身。這意味著要找出負責塑料分解的確切生物機制和酶,然后可能在工業過程中使用它們,而不需要毛蟲。
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大規模飼養蠟螟幼蟲預計會產生大量的昆蟲生物質。初步數據表明,這可能是商業魚類養殖的一種高營養食物來源。
挑戰依然存在
即使蠟螟幼蟲能有效降解塑料,要處理每年生產的1億噸聚乙烯,也需要數十億條毛蟲持續不斷地進食。
大規模飼養蠟螟幼蟲的一個關鍵但常被忽視的問題是它們的自然飲食:它們以蜂蠟為食,這對全球蜂群構成了重大威脅。蠟螟數量的激增可能會摧毀蜂群。
過去許多研究已經探索了食塑真菌和細菌在生物修復方面的潛力,但一個主要障礙依然存在:如何使其適應環境并實現大規模高效部署。
因此,問題仍然存在:這些微小的“食塑毛蟲”能否成為實現更清潔、更可持續未來的關鍵角色?
該研究結果于2025年7月8日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行的實驗生物學學會年度會議上發表。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