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援烏承諾" 遇庫存困境:五角大樓拿不出足夠的愛國者導彈,關鍵時刻中東盟友集體沉默。
特朗普政府近期對烏克蘭的軍援承諾,在現實庫存困境面前遭遇戲劇性反轉 —— 當總統宣稱 "軍援恢復" 并考慮增派 "愛國者" 導彈系統時,五角大樓的庫存數據卻揭開了一個殘酷現實:美國本土庫存僅剩 25%,而歐洲盟友早已陷入 "無彈可援" 的尷尬境地。這場看似簡單的軍援風波,實則暴露了美國國防工業產能、跨部門決策矛盾以及中東地緣博弈的多重困境。
一、庫存危機:美國的 "愛國者" 導彈去哪兒了?
特朗普政府面臨的核心矛盾,在于 "愛國者" 導彈的供需嚴重失衡:
- 中東消耗的無底洞:美國在中東的軍事行動已嚴重透支庫存。6 月伊朗對卡塔爾美軍基地的襲擊中,駐卡塔爾美軍僅靠兩個 "愛國者" 發射裝置攔截導彈,而近期美軍在中東的大規模齊射行動更導致庫存銳減。目前美國庫存僅能滿足自身軍事計劃的 25%,連國內防御都捉襟見肘。
- 生產能力的天花板:盡管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將年產量提升至 550 枚,但烏克蘭每月消耗的 "愛國者" 導彈數量(約 200 枚)遠超產能。五角大樓內部評估顯示,若持續向烏輸送,美國本土防御將面臨 "斷檔" 風險。
- 盟友的推諉游戲:歐洲國家雖承諾補充庫存,卻陷入 "口惠而實不至" 的怪圈。德國雖在 2024 年 8 月訂購 600 枚 PAC-3 MSE 導彈,但生產線尚未投產;丹麥、荷蘭等國聯合訂購的 1000 枚 GEM-T 導彈最早要到 2026 年才能交付。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近日抱怨:"歐洲的 ' 后補承諾 ' 就像過期支票,永遠兌現不了。"
二、五角大樓的 "隱形抵抗":赫格塞斯的庫存審查陷阱
國防部長赫格塞斯的 "庫存審查",成為這場危機的導火索:
- 官僚系統的陽奉陰違:赫格塞斯在未經白宮同意的情況下,兩次單方面暫停對烏軍援,理由是 "確保美國利益"。其真實意圖被解讀為 "拖慢援烏節奏,為太平洋戰略節省資源"。五角大樓內部文件顯示,赫格塞斯團隊主張將 60% 的 "愛國者" 庫存優先部署在印太地區。
- 跨部門決策的撕裂:白宮與國防部的矛盾公開化。特朗普在 7 月內閣會議上直言:"我不知道是誰授權暫停軍援,為什么你不告訴我?",而赫格塞斯則堅稱 "審查是必要程序"。這種內耗導致烏克蘭在關鍵防御窗口期(俄夏季攻勢)面臨防空漏洞。
- 國會山的博弈升級:共和黨議員要求赫格塞斯提交庫存詳細報告,民主黨則指責其 "破壞兩黨共識"。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杰克?里德警告:"如果五角大樓繼續玩這種 ' 狼來了 ' 的游戲,國會可能削減國防預算。"
三、中東牌局:沙特們的 "愛國者" 會飛向烏克蘭嗎?
面對歐美庫存困境,特朗普將目光投向中東:
- 庫存數據的迷霧:目前網上推測的中東國家庫存數據:沙特 6 套、阿聯酋 3-4 套、科威特2-3套、卡塔爾2-3套、阿聯酋3-4套、約旦3-4套、巴林1-2套,除了美國自己外,“愛國者”最多的是日本,有24套,而且全部是PAC-3。另外是韓國有8套,再加在韓國駐軍的美國部隊還有4-6套。總共有12-14套。美國務院 2025年4月批準向科威特出售4億美元 "愛國者" 系統,但未披露具體數量。以色列計劃退役的 "愛國者" 系統雖可能轉移至沙特,但目前尚無實質進展。
- 地緣政治的雷區:中東國家對援烏態度曖昧。沙特與俄羅斯在 OPEC + 框架下的合作密切,擔心激怒莫斯科;阿聯酋則擔憂伊朗報復。美國駐沙特大使阿蒙近日透露,沙特要求 "每提供 1 枚導彈,美國需額外提供 2 枚用于自身防御",這種 "等價交換" 模式令白宮左右為難。
- 技術適配的鴻溝:烏克蘭需要的 PAC-3 導彈與中東國家現役的 PAC-2 存在兼容性問題。沙特的 6 套系統中,僅 2 套升級至 PAC-3 標準,其余需大規模改造才能適配烏克蘭的防空網絡。五角大樓評估,完成改造至少需要 6 個月。
四、烏克蘭的絕望:10 枚導彈的 "杯水車薪"
澤連斯基政府的困境,折射出這場軍援危機的殘酷現實:
- 防御能力的崩塌:烏克蘭目前僅有 3 套 "愛國者" 系統在運行,且導彈庫存不足 50 枚。俄 "匕首" 高超音速導彈的日均襲擊量已增至 8 枚,而每枚 "愛國者"PAC-3 的攔截成功率僅約 60%。烏空軍司令納扎爾?霍連科警告:"若得不到補充,我們的防空網將在兩周內崩潰。"
- 政治博弈的犧牲品:特朗普的 10 枚導彈承諾,被烏官員形容為 "象征性安慰"。一套 "愛國者" 系統單次齊射需 8 枚導彈,10 枚僅能應對一次小規模空襲。更諷刺的是,這些導彈可能來自美國本土防御庫存,導致佛羅里達等州的反導能力下降。
- 外交籌碼的流失:為換取軍援,烏克蘭被迫簽署礦產開采協議,允許美國企業控股烏鋰礦資源。此舉引發國內民眾抗議。
結語:當 "戰略自主" 撞上 "庫存赤字"
特朗普的 "援烏承諾",本質是一場被庫存赤字綁架的政治表演。五角大樓的庫存危機暴露了美國國防工業的脆弱性,而中東國家的觀望則凸顯了地緣政治的復雜性。對烏克蘭而言,這場危機既是生死存亡的考驗,也是大國博弈的縮影 —— 當 "自由世界的領導者" 連基本防御武器都無法兌現時,所謂的 "戰略自主" 不過是鏡花水月。未來,隨著歐洲生產線逐步投產(預計 2026 年),烏克蘭或許能等來 "愛國者" 的春天,但在此之前,他們必須在俄導彈的陰影下,獨自承受這場 "愛國者困局" 的代價。
(據《衛報》《華爾街日報》、央視新聞、環球網等綜合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