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地區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的現象時有發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近日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聯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啟動了全國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專項整治行動,明確通過3年左右時間整治,使全國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頻發多發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專項整治涉及面廣,需要各級各部門齊心協力、齊抓共管、狠抓落實,也需要社會各界理解支持、共同參與、全面監督。
深刻認識
開展專項整治的重要意義
01
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不僅污染環境、破壞生態、侵占耕地林地草地資源,而且容易導致“破窗效應”,衍生成為有毒有害甚至危險廢物傾倒的溫床,造成更嚴重的污染,亟須嚴厲整治。
開展專項整治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政治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污染問題,曾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認識開展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專項整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扎實開展專項整治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開展專項整治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必然要求。隨著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固體廢物污染治理不足的短板更加凸顯,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行為屢禁不止。我們要對標對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的目標任務,加強固體廢物綜合治理,狠下決心解決包括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在內的各類頑瘴痼疾,推動實現“城鄉無廢”。
開展專項整治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固體廢物非法傾倒處置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群眾對此反映強烈。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要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問題導向,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切實推動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問題,回應社會關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準確把握整治目的
02
開展全國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專項整治行動,至少應實現以下目的。
一是推動解決一批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突出問題。通過全面排查整治,及時清理或妥善處置一批非法傾倒處置的固體廢物,有效消除污染隱患,尤其是要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同時,通過及時查處各類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和非法拆解報廢機動車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行為,促進拆解再生資源有效回收、高效利用,防止違法違規拆解污染環境。
二是倒逼地方履行監管責任。固體廢物非法傾倒易、清理處置難。例如東部某地坑塘非法填埋兩萬多噸印染污泥和少量建筑及生活垃圾,經群眾舉報后,當地政府組織清理并妥善處置的固體廢物及受污染土壤達11萬噸,耗資3000多萬元。當前,一些農村地區對非法傾倒固體廢物仍重視不夠,個別基層干部為了私利甚至默許非法傾倒處置行為。通過專項整治及時查處違紀違法行為,將有效傳導壓力,倒逼地方切實履行監管責任,避免清理處置非法傾倒固體廢物帶來沉重經濟負擔。
三是對非法傾倒處置行為形成強大震懾。專項整治既督促固體廢物產生單位和個人履行主體責任,又調動社會廣泛參與,鼓勵群眾舉報身邊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問題線索,形成廣泛社會監督網絡,從而對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行為構成強大震懾。
扎實開展專項整治
03
開展專項整治應堅持全面查、妥善改、嚴厲打的工作思路。
一是準確把握整治重點。專項整治以非法傾倒填埋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建筑及生活垃圾等固體廢物和非法拆解處置報廢機動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退役新能源設備、退役動力電池等廢棄設備及消費品為重點。整治范圍聚焦路網交織、城鄉接合、拆遷地塊、行政交界等區域和山邊、水邊、岸邊等“三邊地帶”,以及河流湖泊、荒灘荒地、坑塘宕口、礦坑溶洞、自然保護地、林地等無人區域和生態敏感區域。
二是嚴格排查整改問題。到2025年底,各地要完成非法傾倒固體廢物問題排查,建立發現問題類別、地理坐標位置、涉固體廢物規模、污染狀況等臺賬,針對問題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對能立行立改和污染隱患突出的問題要立即組織推進整改;建立排查發現問題整改定期調度督辦機制,到2026年底,組織推動排查發現問題的整改完成率達90%以上;各地到2027年底前對排查發現問題整改完成情況要全面組織開展整改“回頭看”,對已完成整改的要開展成效復核,確保整改措施落實到位;對整改不到位或出現反彈的,要推動立行立改,堅決防止反彈。
三是嚴厲打擊非法行為。各地應依法及時查處非法傾倒填埋固體廢物的產廢單位、運輸單位(個人),嚴肅處理傾倒地的“地接”人員,堅決斬斷“黑色”利益鏈條。生態環境、環境衛生、交通運輸、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應按職責依法及時嚴肅查處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違法行為,主動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涉嫌構成犯罪的,應及時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主動加強與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司法機關配合,做好檢測鑒定等技術支持工作,杜絕“有案不移”“以罰代刑”。各地應集中查辦一批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的大案要案,加大宣傳力度,形成有效震懾。對造成環境污染或者生態破壞的非法傾倒處置行為,應依法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或提起檢察公益訴訟,合力形成高壓震懾態勢。
多措并舉增強效果
04
專項整治應創新手段和工作方式方法,堅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多措并舉增強整治效果。
一是創新排查技術手段。各地應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巡查等先進技術手段開展排查,采用“遙感+人工智能”方式建立固體廢物非法傾倒快速識別和排查系統,采用更多算法,讓AI系統更加有效地識別發現問題,進一步提高問題識別效率。
二是暢通線索收集渠道。生態環境部已在門戶網站設置面向全國的公開征集問題線索專欄。各地應在門戶網站開設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問題線索征集專欄,公開接收社會公眾提供問題線索的電話及郵箱,鼓勵公眾通過隨手拍等方式反映問題線索。同時,各地應通過志愿服務組織、行業協會和輿情動態等多渠道收集問題線索。
三是加強區域聯防聯控。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區及其他有條件的跨省區域要加強聯防聯控,加大跨區域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排查整治力度;加大區域協調力度,推動建立區域之間統一的地方行政處罰標準。針對跨省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固體廢物犯罪行為,深化區域間警務合作,加強協調配合,堅持全環節、全要素、全鏈條打擊。
四是推進建立長效機制。各地應深入分析問題根源,從固體廢物產生的第一環節入手,強化規范管理,推動建立科學合理的價格機制,引導固體廢物產生者主動加大治理投入、減少固體廢物增量。積極推進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建設。補齊固體廢物利用處置基礎設施短板,打通政策堵點,拓寬固體廢物利用消納渠道。將固體廢物產生、轉運、處置等各環節全部納入監管,及時發現非法傾倒處置行為和問題。
作者系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
來源:中國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