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報道 記者 李梓瑜】據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等媒體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當地時間8日在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就中歐關系發表講話時就多個涉華議題表態,在老調重彈所謂“去風險”“產能過剩”等舊論調的同時,她也明確表示,歐盟不愿與中國脫鉤,并準備與中國建立一種更加“平衡”且“穩定”的關系。
馮德萊恩 資料圖 圖自外媒
馮德萊恩在講話中沒有脫離以往“去風險”的老論調,聲稱歐盟處理對華關系的方法將是“去風險”;在貿易問題上,馮德萊恩則繼續渲染所謂“產能過剩”論,并拿補貼事項制造議題發起指責;在地緣政治問題上,馮德萊恩則借俄烏沖突說事,渲染所謂“中國對俄支持加劇歐洲不穩定和不安全”。
在香港《南華早報》看來,馮德萊恩對中國提出“迄今為止最嚴厲抨擊”。然而這類措辭強硬、集中敘事的話題內容如今聽來并不新鮮,中方此前已多次就類似說辭逐一分析、作出回擊。
對于美國及一些西方國家所謂“去風險”論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曾表示,要討論“去風險”,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風險”。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各國企業提供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中國堅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同各國開展經貿科技投資合作。中國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推動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這樣的中國,不是風險,是機遇。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今年6月也就馮德萊恩類似說法回應稱,中國的產業補貼政策堅持開放、公平、合規的原則,嚴格遵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中國產業發展靠持續的技術創新、完善的產供鏈體系、充分的市場競爭、豐富的人力優勢,靠的是真本事,不是靠補貼。所謂“產能過剩”本質上是有關國家擔心自己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意圖以此為借口搞保護主義措施,過剩的是焦慮,不是產能。
至于 “中國為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提供支持”,有關言論更是充斥著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
馮德萊恩同時在講話中申明,歐盟不愿與中國脫鉤。她敦促“清醒認識”中國已從“農業社會”演變為“工業大國和清潔技術引領者”,以及在過去五十年里演變為全球重要大國之一的新現實。
馮德萊恩在講話中闡述了需要重點關注的三個優先事項:重新平衡與中國的經濟關系、“去風險”和推進包括氣候問題在內的全球問題外交。馮德萊恩表示,與中國對話“至關重要”,“我們不認同戰略脫鉤,這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我認為,對歐洲來說,這種做法既無能又無效”。
“和歐洲一樣,中國是地域遼闊的大國。也如同歐盟一樣,中國是一個復雜而迷人的巨人。我們的關系必須體現這種復雜性。我們將始終捍衛自身利益。我們將實現經濟去風險化。但我們不想脫鉤。”馮德萊恩補充說,“隨著雙方合作邁入第二個五十年,中國正在發生變化,這對歐洲而言也是一個新紀元——一個獨立的歐洲。我們準備建立一種更平衡、更穩定的關系,并為這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關系譜寫新篇章”。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今年6月在回應馮德萊恩涉華言論也明確表示,建交50年來,中歐合作成果豐碩,為雙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將持續為歐洲企業提供廣闊市場和發展機遇。中方愿同歐方加強溝通協調,妥善處理貿易分歧,實現共贏和共同發展。同時,中方堅決反對任何損害中國發展權利,甚至犧牲中方利益換取自身利益的企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