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6月6日,俄羅斯針對烏克蘭境內的軍工企業目標展開大規模攻擊,以回應此前基輔對俄境內展開的無人機襲擊。俄軍此次行動不但炸毀了烏克蘭境內大量的基礎設施,而且有可能中斷了烏克蘭利用軍事工業重振經濟的勢頭。
特朗普針對俄羅斯的行動表示,是烏克蘭此前的襲擊給了莫斯科以武力報復的理由。不管美國如何表態,也不管特朗普有沒有能力調停,戰爭沖突仍舊在繼續。尤其是對烏克蘭來說,每遭受一次大規模的襲擊,能夠與俄羅斯繼續抗衡的力量就會減去一分。
超400架無人機,覆蓋烏克蘭全境
俄軍此次襲擊的目標包括了烏克蘭的武器設計局、軍事裝備生產企業、維修設施、飛行訓練中心、武器軍事裝備倉庫等目標。
從上述目標就能夠看出來,俄羅斯不僅僅針對的是前線的作戰部隊以及武器裝備,而且主要針對的是后方的軍工企業目標,也就是武器裝備的源頭。這一點從報道中也能看出端倪。
比如在沃倫州盧茨克市,當地的米格戰斗機發動機維修廠起火并發生劇烈爆炸,這是烏克蘭唯一的一個米格29戰斗機維修廠。除此之外,位于利沃夫市的工業設施,以及其他一些工業城市的關鍵基礎設施也都遭到了襲擊。
根據澤連斯基的說法,此次襲擊覆蓋了烏克蘭全境,烏境內9個州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攻擊,俄軍主要使用無人機展開行動。報道稱,俄軍動用了超過400架攻擊型無人機。除此之外,俄軍還發射了40多枚導彈。烏克蘭軍方稱攔截了部分導彈和無人機。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針對烏克蘭軍工企業目標的襲擊此前就一直在進行。還在4月初的時候,烏克蘭的一個重要工業城市就遭到過俄羅斯導彈的襲擊,這就意味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打擊著重點一直是重要的工業區域,尤其是軍工企業目標。
因為俄烏沖突發生以后,烏克蘭雖然主要使用的是西方援助的武器,但是烏克蘭本國的軍事工業也被意外激活了。對俄羅斯來說,如果烏克蘭的軍事工業能夠持續運轉,也就會對俄羅斯造成持久威脅。
30%的武器裝備是烏克蘭自己制造
俄烏沖突最直接的體現不僅僅包括殘破的家園和顛沛流離的難民,同樣還包括烏克蘭被激活了的軍事工業。戰爭重創了烏克蘭的經濟,但是戰爭也讓這個國家開啟了大規模的武器裝備制造。
西方國家如今不僅僅在思考如何繼續援助烏克蘭,還在思考要把烏克蘭打造成一個兵工廠。尤其是沖突結束以后,軍工產業或許會成為烏克蘭國民經濟復蘇的關鍵。
美國一些媒體報道指出,自2022年初以來,烏克蘭軍隊雖然一直在接收來自西方的大量武器裝備,但是該國自己的軍工生產能力由于沖突的持續也在迅速增強。2025年初,澤連斯基就曾宣布,烏克蘭軍隊中30%的裝備是本國制造,其中無人機的年產量可以達到150萬架。
對烏克蘭人來說,擁有這樣的能力有兩個明顯的好處。第一個好處自然是能夠繼續和俄羅斯人纏斗,只要武器裝備不斷供,烏克蘭軍隊就有能力繼續和俄羅斯軍隊對耗。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雖然西方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但是有些武器裝備從西方的工廠到達俄烏沖突前線是有滯后性的,烏軍急需的裝備有的時候可能無法及時得到,這種情況下,如果烏克蘭能夠自行生產,當然是再好不過。
還有一點烏克蘭人也不得不正視,那就是武器裝備在戰爭狀態下是有耗損的,如果維修能力不行,即便西方提供的武器再先進,在經歷了初期的戰斗以后,戰場上的武器也就都變成廢銅爛鐵了。所以說,持續性的武器維修能力相當關鍵,哪怕烏克蘭沒有核心技術,但是一些基本的維護也能保證戰場上的使用。
以上是烏克蘭發展軍事工業的第一個好處。第二個好處是,如果軍事工業被徹底激活,而且形成更完善的產業鏈,未來哪怕是沖突結束以后,烏克蘭仍舊具備經濟重振的能力。
當然,烏克蘭境內的基礎設施被大量摧毀,沖突結束以后首要的目標是重建,這才是推動未來經濟復蘇的關鍵。但問題恰恰在于,重建是需要大量資金的。自2022年俄烏沖突發生以后,聯合國在內的國際機構一直在評估,戰后烏克蘭重建究竟需要多少資金。
如果外部資金的援助不及時、不到位,烏克蘭就得自行籌措資金。在戰后滿目瘡痍的局面下,烏克蘭又能去哪里搞錢呢?所以說,如果現在烏克蘭能夠讓軍事工業持續發展,哪怕是戰爭結束以后,烏克蘭至少還能保留一項唯一能夠創造財富價值的產業。只要軍事工業能夠運轉,哪怕戰爭已經結束,同樣也可以給烏克蘭創造財富。
這就是為什么不管是烏克蘭還是西方,都相當看重烏克蘭軍事工業持續發展的緣故。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他們當然也知道這一點。如果讓烏克蘭擁有了這樣的能力,不單單會讓現在的沖突時間延長,還會在未來給俄羅斯構成長期性威脅。
所以,眼下的戰線推進到哪里實際已經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夠讓烏克蘭擁有這樣的能力。如此一來,俄羅斯每次展開大規模的攻擊行動,都會專門針對烏克蘭的軍工企業目標下手。只要俄羅斯軍隊持續采取行動,烏克蘭的軍事工業想要擴張和持續發展就會遭受很大壓力。
在這種局面下,歐洲很多國家也試圖發展自己的軍工產能,以便隨時對烏克蘭的產能進行支援和補充。
俄烏兩國的軍工產能都被激發了
不光是烏克蘭的軍事工業在發展,對手俄羅斯的軍工產能也在迅猛增長。北約秘書長呂特此前曾提出,歐美國家的軍火產能難以滿足當下的俄烏沖突需求,因為俄羅斯3個月內生產的炮彈數量就超過了北約1年的產量。
烏克蘭方面,2024年前11個月就生產了250萬發炮彈,這一規模遠超歐盟國家設定的2025年總產量目標。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已經敏銳的意識到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軍事工業都在迅猛發展。如果俄羅斯的產能持續提升,烏克蘭的產能落后的話,戰場上烏克蘭肯定會吃虧。
最關鍵的是,西方國家的產能如果跟不上,他們對烏克蘭的支援就變成了一紙空文。在這一基礎上,過去3年歐洲國家都在調整軍費支出,尤其是與俄羅斯和烏克蘭接壤的國家,軍費的占比在GDP的占比中都超過了4%。
即便一些國家已經拿出了錢,但是這些投入也不能夠馬上轉變成軍工產能。在歐盟的一些國家看來,整個歐洲的軍事工業現在缺乏緊迫感,所以問題顯然出在自己的身上。
對比之下,俄烏沖突發生以后,烏克蘭2022年的GDP暴跌28.8%,不過,由于西方國家的援助,再加上經濟產業轉變成軍事工業,2023年該國的GDP居然實現了5.3%的增長。2024年,烏克蘭的經濟增長率也達到了3.5%,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國防工業產值在增長。而且按照目前的預估,哪怕在戰爭結束以后,烏克蘭的軍工產能在未來10年也能躋身全球前十名。
在這種局面下,不光烏克蘭自己擁有發展軍事工業的意愿,西方的很多投資者也想賺軍火錢。如此一來,俄烏沖突自然就變得遙遙無期了。
美國億萬富豪在烏克蘭建設武器生產基地
戰爭一邊在持續,武器裝備的投資生產也在另一邊緊鑼密鼓地展開。2024年,烏克蘭圍繞軍工產能的融資計劃就超過了5000萬美元。
西方對烏克蘭軍事工業的發展非常樂觀,不但有大量的外國投資涌入,而且西方軍火商還在烏克蘭設立了分支機構,包括德國的一些公司以及法德合資的軍工集團,都把業務延伸到了烏克蘭境內。
德國一家名為量子系統的公司主要生產無人機,該公司打算在烏克蘭境內發展生產基地,美國的億萬富豪彼得·蒂爾對其進行了大規模投資。截止到目前,這家公司已經在烏克蘭建設了兩處生產基地,主要生產偵察無人機和測繪無人機。
從上述情況就能夠看出來,西方國家不僅僅對烏克蘭進行軍火援助,而且還一直在烏克蘭境內構建軍事工業體系。相對于賣武器,如果將生產基地設置在烏克蘭境內,未來哪怕沖突結束以后,西方的投資者依舊可以通過這些企業的運轉來賺錢。
俄烏沖突發展到目前,改變的不僅僅是烏克蘭人的命運,還有該國的產業結構。這樣一來,只要沖突持續下去,俄羅斯肯定還會針對烏克蘭境內的軍工目標展開攻擊。
結語
烏克蘭出人命,西方國家出武器或者是投資,這就是當下俄烏沖突的實質。戰爭在持續,戰爭機器就要運轉,而構成戰爭機器的一切,有的人在賺錢,有的人則在喪命。
目前還看不出沖突停止的跡象,畢竟西方針對烏克蘭的軍工企業投資還在源源不斷的涌入。對俄羅斯來說,哪怕戰爭結束了,這些已經形成的軍工產業體系對自己也是嚴重威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