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頭備戰油價下行沖擊
【Oilprice網7月8日報道】
殼牌(Shell)和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近日發布盈利預警,受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下跌影響,兩家公司第二季度盈利預計將下滑。其中,埃克森美孚預計將面臨15億美元的虧損。
盡管市場此前普遍看跌,但歐佩克+(OPEC+)近期宣布增產后,國際油價不降反升,表明實際需求強于預期——這一現象與“電動汽車(EV)普及導致石油需求崩潰”的預測相矛盾。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盈利下滑更可能是周期性波動而非結構性衰退。自新冠疫情以來,大型石油公司通過嚴格成本控制和壓力測試增強了抗風險能力,因此不太可能陷入長期困境。
本周初,殼牌石油公司發布預警,由于天然氣及石油衍生品交易量下滑,其第二季度盈利將低于預期。隨后,埃克森美孚也發布業績預警,指出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下跌將對其第二季度財務表現產生顯著影響。當前,石油巨頭正面臨嚴峻挑戰。市場關注焦點在于這一不利局面能否在短期內得到改善。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早在5月就預測,由于全球石油供應過剩,國際油價將承壓,主要石油公司的盈利可能在2024年底至2026年持續疲軟,甚至影響股票回購計劃。
迄今為止,除了這家投資銀行,其他人也幾乎都預測到了全球石油市場將因需求不足而承受沉重壓力。然而,市場走勢出乎意料。本周,歐佩克+宣布計劃在下個月每日增產逾50萬桶,但油價并未如預期下跌,反而上漲,進一步印證了需求韌性。
埃克森美孚最新預警顯示,受第二季度國際油價走弱影響,公司預計將面臨15億美元的財務損失。彭博社周一報道指出,其中約10億美元損失源自原油價格下跌,另有5億美元損失歸因于天然氣價格下滑。不過,近期市場數據顯示,這一沖擊更可能是短期波動而非長期趨勢。
本周,博克金融高級交易副總裁丹尼斯·基斯勒(Dennis Kissler)向路透社表示:“雖然供應端明顯增長,但需求表現卻持續超出市場預期。”這一現象與業界普遍預測形成鮮明對比——此前多數分析師認為,隨著中國和挪威等市場電動汽車普及率快速提升,全球石油需求將進入持續下行通道,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萎縮。
相反,正如能源研究機構在今年年初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所示,石油需求展現出超預期的韌性。不僅如此,此前唐納德·特朗普在貿易政策上采取的非傳統舉措雖導致全球經濟承壓,但隨著貿易協議的簽署和美國政府對懲罰性關稅政策的審慎調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已開始緩解。這表明全球經濟有望逐步復蘇。
所有這些最新動態表明,大型石油公司第二季度的財務壓力只是價格疲軟帶來的短期波動,這在商品市場的周期性調整中相當常見。盡管2022年創紀錄的利潤可能難以再現,甚至成為歷史性高點,但這更多是一個特殊時期的例外,而非行業常態——盡管部分人仍視其為‘理所當然’。類似的情況在短短兩年前的疫情期間也曾出現,而那段經歷無疑為大型石油公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埃克森公司首席執行官達倫·伍茲(Darren Woods)今年年初表示:“我們公司對此早有預案,并已通過比新冠疫情時期更嚴峻的情景對業務計劃和財務表現進行了壓力測試。公司已為經濟下行做好充分準備,過去五年內累計削減了近130億美元的成本。”
盡管伍茲強調埃克森在成本削減方面處于行業領先地位,但其他大型石油公司同樣采取了類似的措施。所有石油巨頭都深刻記得疫情期間需求驟降和隨之而來的財務危機。然而,即便在俄烏沖突爆發、市場恐慌情緒蔓延的艱難時期,它們依然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并在兩年后重回正軌。因此,埃克森和殼牌(以及其他同行)的業績預警可能只是行業周期波動的正常體現——某些季度表現強勁,某些季度面臨壓力。只要全球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依然存在,不僅是大型石油公司,整個行業都將繼續調整策略、適應市場并持續發展。
翻譯丨許婷婷(微信部)
審校丨范永平(微信部)
編輯丨范永平(微信部)
注:圖片來自網絡
微信號丨能源輿情
新浪微博丨中國國際能源輿情研究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