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甘快看?強信心 看發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從“二重奏”到“交響樂”——城鄉融合發展的金昌實踐

0
分享至

城與鄉,都是我們共有的家園。工業旋律、田園牧歌,奏響著城鄉發展的“二重奏”。

在鎳都金昌,城鄉融合發展的步伐正在加快邁進,城市繁華、鄉村和美的節拍強勁共振、旋律交織,共同奏響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交響樂”。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抓手。我省從金昌這個傳統的工業城市破題,2023年開始試點城鄉融合發展工作,尋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發展路徑。

盛夏,記者走進金昌市,看這里城與鄉發生的新鮮變化,看試點兩年多來城鄉融合發展的火熱實踐。

金川區雙灣鎮陳家溝村環境優美。本文圖片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蹊

從一套規劃看統籌城鄉“六融一體”發展

2023年2月,省政府批復《金昌市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規劃(2023—2030年)》,標志著金昌正式成為省級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

這一示范區建在金昌,并非偶然。

——金昌是我省重要的工業城市,下轄一區一縣、共12個鄉鎮,區劃結構相對緊湊;

——金昌市新型工業化建設在全省排位前、城鎮化水平高,在以工促農方面有優勢;

——金昌市在2008年就被確定為全省城鄉一體化發展試點市,2015年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在推動城鄉融合、促進共同繁榮方面有工作基礎。

謀定后動,規劃先行。

《金昌市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規劃(2023—2030年)》作為示范區建設的指導性文件,明確了“堅持強工促農、強城帶鄉,市企融合、產城融合,在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中推進特色鮮明、更高水平城鄉融合發展”的基本思路。

示范區建設伊始,金昌市就從構建“一核一軸兩帶三區多點”城鄉融合發展空間格局出發,構建了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編制完成了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鄉空間融合、城市社區生活圈等專項規劃,完成134個省市級“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讓城鄉空間規劃體系更加完善。

從“一個規劃”到“一套規劃”謀篇布局,示范區建設精耕細作、有序推進。

金昌市創新開展“鏈主企業帶鎮、龍頭企業帶村”行動,建立城鄉融合發展項目清單,謀劃實施重點項目387個,總投資1808億元,讓城鄉融合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金昌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孟祥中介紹,示范區建設分年度制定推進計劃。2023年、2024年確定的100項、85項重點任務已全面完成;2025年確定的9個方面130項重點任務正在加緊推進。

金昌市設立了總規模10億元城鄉融合發展基金、1.6億元鄉村發展投資基金,創新開設城鄉融合項目用地審查審批“綠色通道”,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金昌市統籌推動城鄉空間、產業、生態、公共服務、文明創建、社會治理“六融一體”發展,著力探索具有金昌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模式。

從一個村看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

城鄉發展不均衡,最直觀地體現在基礎設施的不均衡。

曾經,基礎設施薄弱也是金昌農村發展面臨的難題。上下水不便、冬季取暖不便、燒火做飯不便、交通出行不便等,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制約鄉村發展。

破題第一步,就是加快鄉村建設。

晴朗的夏日,記者走進金川區雙灣鎮陳家溝村村民孫建萍家。

孫建萍家住著一院平房,門前種了花、墻角栽了樹,院子里干干凈凈,屋里也歸置得井井有條。孫建萍正在廚房里忙碌,燃氣灶上燒著水。“村里的日子和城里沒兩樣!”她說,現在村里各種設施配套齊全,家里上下水都通,抽水馬桶、電熱水器都好用,冬天還有集中供暖。


陳家溝村村民孫建萍用燃氣灶做飯。

孫建萍家對面,就有一個城鄉公交站,乘公交車半小時就能到金昌市中心。

陳家溝村大街小巷每日由環衛工人打掃,干凈整潔。正在小廣場悠閑散步的村民周興芳說:“環境好,住著挺舒坦,出來逛逛心情也舒暢。”

陳家溝村離中心城區10多公里,不算近,基礎設施已經“很現代化”。

陳家溝村及所在的雙灣鎮,借助天然氣入戶工程,實現了全村及鎮區404戶居民、105戶商戶天然氣管道100%入戶;雙灣鎮所在的金川區,在全省率先實現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全覆蓋。

近年來,金昌市全力打造生態宜居和美鄉村。金川區開通城鄉公交線路8條,設置城鄉公交站點90個,建制村實現村村通公交;永昌縣在10個鄉鎮探索發展鎮村“微公交”運營,做好村到村、村到鄉鎮、鄉鎮之間的農村客運節點運輸,打通區域間客運服務“最后一公里”。金川區推進農村環衛市場化改革,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專業化的環衛運營企業,27個行政村都由專業環衛人員打掃環境衛生;金川區全域、永昌縣城中村供熱供水等基礎設施與城區實現同網同源互聯互通……

永昌縣把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加快項目建設,建起了一座座宜居新房?!?/p>


永昌縣焦家莊鎮南沿溝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

永昌縣焦家莊鎮南沿溝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新建有213座農家小院,院落寬敞、房間明亮。新村、新房、新生活,讓記者眼前一亮。

去年11月,張金其和鄉親們一起搬進了安置點的新家。

“我們搬進來時,房子已經裝好了吊頂、上下水、空氣能取暖設備,地磚也鋪好了,簡單購置家具就可‘拎包入住’。”張金其說。

住進新房只是第一步。

南沿溝村黨支部書記王國明介紹,村里在安置點周圍栽植了綠化林木和防風林帶,打造村集體經濟林,不僅改善環境,還能增加收入;一系列配套設施建設和服務也在推進中:村民的活動場地已經建好,快遞點已經到村,經村公交正在協調推進,便民超市即將開業……

在這個離縣城10公里的村子,農家小院里的生活愜意、便利。

南沿溝村計劃2026年將村委會遷建到安置點。王國明說:“我們將打造一個集黨支部引領、文化服務、養老保障等為一體的綜合便民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保障?!?/p>

陳家溝村、南沿溝村是金昌市鄉村建設的縮影。近年來,金昌市近年拆除破舊房屋3149院,新建農宅3061院,完成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4469戶;建成自然村組硬化路88公里,農村公路優良率均達到90%以上;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開通“務工”便民公交專線,縣區均被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創建縣。全市共建成省市級和美鄉村15個、鄉村建設示范村55個,美麗鄉村畫卷隨處可見,村里與城市一樣成為舒適宜居的美好家園。

從一個社區看城鄉空間一體化

城鄉居民一起在永昌縣河西堡鎮金河路社區活動室排練合唱。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永昌縣河西堡鎮金河路社區的活動室里,合唱團的老人們正在排練。

合唱團里,有金河路社區的居民,也有附近鴛鴦池村的村民。

金河路社區和鴛鴦池村離得近,居民村民住得也近。村里的年輕人要進城工作,老人要來城里幫忙看孩子,也就進了城。

負責樂器演奏的李樂德,就來自鴛鴦池村,住在金河路社區。77歲的李樂德告訴記者,村子和社區本來就近,現在又一起管理,我們感覺城里和村里沒什么距離。

村和社區“融”在了一起,永昌縣也將服務“融”在一起。

2024年8月,鴛鴦池村金河路社區聯合委員會成立,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村居融合”工作有序推進。

“班子成員交叉任職后,溝通效率高了,資源也能統籌調配?!庇啦h河西堡鎮金河路社區黨委書記孫建芳表示,“村民的需求能直接反饋到社區,社區的服務也能精準下沉到村,老百姓辦事方便多了!”

金河路社區和鴛鴦池村通過“戶籍雙登記”,實現服務融合。村民可憑戶籍登記享受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在享受政策時存在城鄉差別的,堅持從優從惠原則。截至目前,鴛鴦池村已有233戶完成雙登記,91人享受城市低保。

永昌縣民政局局長楊永平說:“村民能享受社區服務,居民也能參與鄉村治理,這才是真正的共治共享?!?/p>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城與鄉的界限不再清晰甚至慢慢消失,人們的生活逐漸融為一體。

金昌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村居融合”改革,探索建立進城農民戶口“雙登記”制度,促進城鄉空間的融合,推動要素資源雙向流動。金川區的高崖子村與廣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區、西坡村與相鄰城市社區,永昌縣黃家學村等城中村,也都在推進“村居融合”改革。目前,已有2.54萬人受益于這項改革。

在“村居融合”工作推進的同時,金昌市以此為抓手統籌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

天源里社區和高崖子村聯合黨委將原來的社區陣地建設成為以居民辦事為主、活動為輔的主陣地,將原來的村委會陣地設置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主陣地,“1+1>2”的效果充分顯現,居民的活動空間、活動陣地變多了,功能室設置也更加豐富,能夠滿足老、中、青不同群體的需求,進一步豐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從試點到全域,金昌市持續推進白家嘴村、黃家學村等城郊村、城中村與相鄰社區的融合,依托陣地組團隊、依托團隊搞活動、依托活動聚人心,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項目,推動城鄉居民文化交流,讓文明在村居融合中生根發芽、交融共生。據介紹,金昌市已在全省率先實現縣鄉村(社區)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

從一所學??闯青l公共服務一體化

城市教學質量優、醫療資源好……長期以來,許多農村家庭想方設法前往城市尋求更好的教育、醫療等服務。

在金昌,這一局面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金昌市第三小學雙灣校區,原本是雙灣鎮中心小學,現在與金昌市第三小學組成了教育共同體,實行一體化教育管理。

來自市三小本部的語文教師羅慧萍要在這里支教一年。剛來時,羅慧萍發現孩子們閱讀習慣不太好,是個薄弱點。于是,羅慧萍帶著孩子們讀書、上閱讀課,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學校的閱覽室,成了羅慧萍和孩子們的樂園。慢慢地,孩子們上課積極了,讀書更主動了,作文也越寫越好。

“教育共同體意義重大?!绷_慧萍深有感觸地說,教育其實并無城鄉之別,只要耐心“澆灌”,都能綻放希望之花?!?/p>

金昌市第三小學教師羅慧萍在雙灣校區上閱讀課。

自教育共同體成立以來,雙灣鎮先后迎來20名校本部的教師支教,他們帶來的不僅是優質課程,還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金昌市第三小學副校長、雙灣校區執行校長馬榮業告訴記者:“三年的一體化辦學,為雙灣校區注入了活力,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近兩年學校生源的流失趨勢得到了扭轉?!?/p>

金川區、永昌縣近年大力推進城鄉學校教育共同體建設,以城帶鄉、以優扶弱、以大帶小、優質均衡、共同發展,讓城鄉孩子共享優質資源。

“一老一小”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在永昌縣智慧養老指揮中心,各類功能室布局合理、設施齊全。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的大屏幕上,上門服務情況可跟蹤,各鄉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用餐情況清晰可見……

近年來,永昌縣立足縣鄉村三級養老需求,積極探索“三級網絡”智慧化服務,在縣城建立以“12349”居家養老信息呼叫平臺和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為主體的永昌縣智慧養老指揮中心,在10個鄉鎮分別設立居家養老服務站,在112個行政村和17個城市社區設立居家養老服務點,為老人們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康復護理、文化娛樂等綜合養老服務。

老人在惠民營養餐廳吃飯。

永昌縣惠民通社區公共服務中心負責人李建龍介紹:“我們為城鄉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保潔、康復護理等‘點單式’服務,以及健康監測、安全警報、緊急救援等‘智能化’服務。”

目前,永昌縣已經形成了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網絡智慧化養老模式,有效解決了很多家庭的照護難題。

金昌市近年持續探索建立公共服務機制,深化公共服務供給,建立農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122”就業服務、縣鄉村三級診療、多元老年助餐服務、“醫養融合”養老等5項機制,讓城鄉公共服務更加均衡。

從一個車間看城鄉發展一體化

城鄉融合發展,重中之重是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永昌縣紅山窯鎮馬家坪村的噸包袋加工車間里,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

52歲的村民柴艷蕓動作嫻熟,在“咔嗒咔嗒”的縫紉機聲中,不到3分鐘就完成了一條噸包袋的縫邊工序。她說:“在家門口上班非常,每天能賺200多元。”

永昌縣紅山窯鎮馬家坪村噸包袋加工廠。

2022年,馬家坪村黨支部抓住市里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的政策機遇,瞄準噸包袋這一物流剛需產品,依托黨建聯盟企業的技術支撐,將閑置的家庭農場廠房改造成加工車間,吸納了20多名婦女在家門口就業。

“我們的產品銷路很好,可以說產不應求。”馬家坪村黨支部書記趙永祥說。

這得益于金昌市創新開展的“鏈主企業帶鎮、龍頭企業帶村行動”。這一行動讓金川集團、金泥集團等龍頭企業與噸包袋加工車間建立了長期合作供應關系。紅山窯鎮以村集體經濟“村村聯合”抱團發展模式,在馬家坪村、毛卜喇村、山頭莊村建立三處噸包袋加工“共富車間”,目前全鎮噸包袋年生產能力可達20萬條以上,年營業額達650萬元以上。

近年來,金昌市“鏈主企業帶鎮、龍頭企業帶村行動”大見成效。全市212家鏈主企業和龍頭企業實現帶鎮帶村全覆蓋。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23年的33.16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45.4萬元,產業帶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效應日益顯現。

金川區城鄉產業融合示范園。

出金昌市區向東5公里,記者來到金川區城鄉產業融合示范園。產業園規劃面積2200多畝,目前已完成基礎設施配套工作,園區道路、污水管網等都已建好。

走進正在建設的悠純乳業加工園區項目建設現場,5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鋼結構主體已完工,廠房內管網安裝、潔凈車間及配套設施建設正有序推進,計劃今年12月試投產。

據金川區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服務中心負責人路強介紹,金川區奶牛養殖規模有3萬頭,日產奶600噸,目前主要銷售生鮮乳。悠純乳業加工園區的引入,正是金昌市延長奶牛養殖產業鏈的務實之舉。建成投產后,可年加工鮮奶達20萬噸,還將吸納附近群眾務工,并帶動包裝箱、物流等產業發展。

悠純乳業加工園區不遠處,是2023年7月入駐園區的江楠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園。

在這里,批發市場主要供應本地居民的日常需要,冷庫加工區集存儲、集中、批發、零售環節等于一體,承擔著農產品大物流的功能。

金昌江楠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文介紹,目前已有100多家商戶入駐交易棚,來自金昌以及周邊地區的農產品,通過園區源源不斷銷往全國各地。

路強說,城鄉產業融合示范園的建設,實現了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動了農業產業延鏈補鏈,成為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在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方面,金昌市探索出多種新型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村村聯合”抱團模式,有效整合各村碎片化、低效化資源,實現各村聯合、抱團發展;

“土地托管”模式,合作社通過全托管、半托管、訂單式托管三種方法,當農戶的“土地保姆”。這樣,“補丁地”變“整塊田”,實現土地的規?;洜I和機械化耕收;“村民”變“股民”,不僅參與合作社盈利分紅,還實現了農戶務工收入和土地收入“雙豐收”。

“共富車間”模式,強化“以工促農”,實現群眾在家門口就近就業致富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一系列亮眼數據,見證著金昌“六融一體”全面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成效:2024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3:1,城鎮化率達80.54%;財政總支出的81%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省市列為民實事高質量完成;醫保服務站點實現全覆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增收持續凸顯,公共服務更加均衡……金昌收獲的,不僅是越來越像城市的農村,還有發展理念的革新、發展形式的多元,更重要的是城鄉居民積極投身發展的精氣神。如今,隨著城市資源不斷流向鄉村田野,鄉村活力持續反哺城市發展,金昌正以更加穩健的步伐,在城鄉融合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邱暄美 李欣瑤 牛巧麗 謝曉玲 馬穎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龍毅

【記者手記】雙向奔赴的城鄉融合新畫卷

在金川區雙灣鎮陳家溝村,白墻黛瓦的民居、整潔的村道、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公共服務,村民由衷感慨“住著挺舒坦”。這里的融合,不是簡單的蓋房、修路,而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均等普惠、產業協同發展、環境共同提升的系統工程。

在永昌縣河西堡鎮,鴛鴦池村村民和金河路社區居民共同享受社區公共服務,村民直言“感覺城里和村里沒什么距離”。這里的融合,不是簡單的要素單向流動,而是各項資源的優勢互補,城市的資源、服務流向鄉村,鄉村產業依托城市又反哺城市,形成了雙向奔赴的發展局面。

在這個傳統工業城市,從便捷的城鄉公交網絡,到優質教育資源下沉,再到鄉村特色產業的培育,鄉村振興的活力與城市發展的動能交織,一幅產業互補、資源共享、美美與共的城鄉融合新畫卷,正在金昌真切地鋪展開來。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牛巧麗

責任編輯:黃璐

來源: 新甘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蘭州新聞網 incentive-icons
蘭州新聞網
蘭州新聞網
109058文章數 15965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州市| 汝城县| 克拉玛依市| 汉阴县| 巢湖市| 密云县| 灵石县| 克拉玛依市| 赣榆县| 久治县| 馆陶县| 开原市| 泗水县| 张家界市| 克东县| 枞阳县| 清丰县| 信宜市| 宜君县| 关岭| 灵寿县| 铁力市| 武义县| 普宁市| 沐川县| 柳州市| 微山县| 凌海市| 东海县| 叶城县| 马公市| 玉门市| 工布江达县| 仪陇县| 沛县| 玛多县| 长寿区| 文化| 子洲县| 英山县|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