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詩詞愛好者與書法藝術鑒賞家好!我誠摯展示珍貴文化遺產 —— 毛主席《七律?長征》手稿墨跡。這首七言律詩描繪紅軍長征的英勇艱辛,借毛主席書法展現非凡氣魄與深邃情懷。
歡迎駐足品味這歷史深處的文化瑰寶,相信能觸動心靈,激發愛國情懷與藝術靈感。
行書、草書大氣磅礴、揮灑自如,寫 “軍” 字時,常巧妙運用筆畫粗細、干濕、濃淡對比及結構疏密、松緊變化展現獨特韻味。
具體而言,毛主席寫 “軍” 字,上半部分 “冖” 常較寬大以覆蓋下方 “車” 字,營造穩固有力視覺效果。寫 “車” 時傾向簡化筆畫,合并橫折鉤與豎畫,注重字內留白與外圍筆畫虛實相生。他寫 “軍” 善用中鋒保持線條圓潤有力,也巧妙結合側鋒讓筆畫轉折多變。力度剛柔并濟,入筆、轉折剛勁,出鋒、收筆柔和。筆法使 “軍” 字兼具沖擊力與和諧美。
毛書法風格獨特、極具個人色彩,從 “軍” 字書寫能感受其軍事家的堅定果敢 。書法作品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融入時代精神。“軍” 字反映其所處時代背景與軍事斗爭,書寫時傾注更多情感力量?!斑h” 字展現開闊視野與深遠意境,結體縱向取勢,“元” 緊湊,“辶” 展開如延伸道路,寓意深遠,體現結構美與對未來的憧憬思考。
“萬” 字是毛書法表達宏大敘事與壯闊情懷的標志性符號,筆力雄健、線條粗獷、充滿力量。結構簡單卻因巧妙布局運筆氣勢非凡,如《沁園春?長沙》中 “萬” 字醒目,讓人感受萬山紅遍的壯麗。在毛主席書法中,“騰” 字多展現動態美與力量感。其書寫龍飛鳳舞、筆走龍蛇,有躍然紙上的生命力。結構上,上半部分 “月” 較平穩,下半部分 “馬” 以夸張線條和動感姿態,呈現奔騰氣勢。在毛筆下,“騰” 字宛如革命力量化身,充滿活力與希望 。
那么,為什么有些沒練過書法的人比練過的人寫字要好看?
大概有以下幾個因素吧。任何專門的事情都需要天才。從事藝術真的需要天才,不練字就能寫出好字的一個關鍵是因為先天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再就是周圍有這個環境,或家庭,或單位,或鄰居,或同事,或朋友,或老師。自己不練,但愛看人練,聽人講解。第三,喜歡欣賞,不管字帖還是那些沿街的題匾大字,久而久之心中便有了好字的標準。第四,雖然懶于臨帖,但喜歡琢磨,即所謂讀帖,有所覺悟。
以上因素并不能讓人寫出真正具有書法意義的“好字”,因為書法這門藝術需要天分,需要悟性,但特別需要動手,需要長期的持續不斷地練習。那些書法大家和圣人刻苦練字的故事,小孩都知道,何況凡夫俗子!通過反復的枯燥無味的練習才能把感性認知轉化為運用自如的書寫技巧、動手能力。書法有著很大的技術成分,沒有這些技術成分要登堂入室那是空談,沒有練習要掌握技術,那是幻想。文學藝術,別的行當,都有神童,唯書法沒有。
我這樣說豈非自相矛盾?不,那些所謂不練就能寫出的“好字”只不過是字的結構和字行的排列比一般人勻稱一點美觀一點罷了,對于線條的錘煉和結體、章法的研究是談不上的,是一種智能讓行外的人佩服的低淺層次。
至于通過長期刻苦練習,在掌握書法的法度后,在“有法”的前提下,通過筆墨來抒情,進入一定的境界,由于這種人沒有經過大量的實踐,是辦不到的。往往眼高手低,自以為是,胡涂亂抹。何況即使刻苦,還有走錯路的,即使寫得印刷體那么美,還有人說丑的。
寫字,看似簡單,其實淵深莫測,就是那些已經練成的,也是心中無底。不說別的,止一個“丑書”問題,許多“大書法家”也是暈頭轉向。到底是真美還是真丑,說不出個所以然,只會抬杠。那些沒練過的,還是算了吧,人家說的什么你都不知道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