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4歲。
楊少華先生去世后,網絡上出現了一些雜音,有關于楊家兄弟的,也有關于楊少華本人的。
出現雜音的原因一來是因為楊少華在演藝生涯確實有一些爭議花絮,二來則是受到了2024年互聯網相聲圈“七月風波”的影響。
對于楊少華先生,筆者認為,他在相聲界稱得上一位傳奇人物,對于楊家來說,他同時又是一位偉大的父親。
一、楊少華的傳奇
楊少華出生于1931年的北京,他的人生經歷相當坎坷,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和母親相依為命,12歲開始當學徒修皮鞋,因為迷戀相聲又去了茶社當雜工,在常寶霆的幫助下終于拜師郭榮啟成為相聲藝人。
解放后楊少華先是進工廠當工人,因為有相聲功底成長為文藝骨干,后來又被調入曲藝團成為一名正式的相聲演員。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楊少華和馬三立馬志明父子先后搭檔,人到中年才在相聲界開始小有名氣。
上世紀九十年代,楊少華和趙偉洲合作憑借一段相聲《枯木逢春》終于紅遍全國,此時他已經年逾花甲,這不是一般的大器晚成,這屬于典型“老來紅”。
成名后的楊少華再接再厲,先后和趙偉洲、楊議搭檔拿出了不少優秀相聲作品,成為真正的相聲名家和相聲表演藝術家。
從茶社雜工到相聲演員再到名滿天下,從茶社相聲時代到廣播相聲時代再到電視相聲時代最后發展到直播相聲時代,楊少華親眼見證并參與了相聲行業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他和同樣出身坎坷的侯寶林一樣,都稱得上相聲界的傳奇人物。
二、名副其實的相聲表演藝術家
相聲演員曹云金在直播間中稱呼楊少華先生為“相聲名家”,這沒有任何問題。
天津市曲藝團的訃告稱呼楊少華先生為“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這同樣沒有任何問題。
在筆者看來,楊少華先生對相聲行業至少有三大貢獻。
一是為觀眾帶來了諸多經典相聲作品,如《枯木逢春》《買汽車》《聘文書》《肉爛在鍋里》《獲獎以后》,如果論經典代表作數量,楊少華比有些相聲明星還要強不少。
二是發揚光大了“蔫哏”這個相聲藝術風格,這種風格不是楊少華獨創也不算首創,但確實是楊少華將其發揚光大的,不僅成為他鮮明的個人藝術特點,而且影響了很多相聲演員。
三是親手締造了一個相聲世家,楊少華從一個茶社雜工做起,先是自己從事相聲演員工作,然后又培養帶動兒子一輩,繼而傳到孫子一輩。
如果論相聲演員數量、名氣和影響力,楊少華一家絕對稱得上相聲世家,作為這個相聲世家的締造者,作為楊光相聲社的創始人之一,楊少華為相聲行業的人才培養和藝術傳承做出了卓越貢獻。
因此,不論從作品還是從藝術風格以及對相聲行業的貢獻,稱呼楊少華先生為“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一點問題都沒有。
三、一位偉大的父親
在相聲界,楊少華有一個經常被同行拿來開玩笑的事,摳門。
隨著2024年7月份互聯網相聲圈爆發“七月風波”,網上又出現了不少針對楊少華先生的非議。
此外,楊少華這一輩子先后周旋于相聲三大家族常家、馬家、侯家之間,再加上晚年力捧德云社郭德綱,這都讓相聲界和相聲愛好者對楊少華的為人處世方式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
在筆者看來,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觀察楊少華,最好是能代入他的視角重新審視那些過往歷史。
楊少華18歲和妻子朱志英結婚,先后有四個兒子,其中最小的楊議出生于1962年,因為生活拮據,上世紀六十年代,拉扯四個兒子的楊少華就經常到天津公園撂地說相聲。
為了養活和培養這四個兒子,楊少華不得不甚至必須養成節儉的習慣,也必須努力掙錢,必要的時候甚至還要委曲求全去賺錢,相信他的做法是任何一位父親都能理解的,
在外人眼里,似乎楊少華太愛掙錢了,但在楊家人眼里,楊少華將四個兒子養大成人就已經不容易了,關鍵是他的兒子們也都事業有成,這對于楊少華來說就是最欣慰的事情。
因此,如果我們代入楊少華的視角,我們就能理解他為了拉扯和培養幾個兒子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如果我們代入楊家兒子們的視角,我們必須承認,楊少華稱得上一位偉大的父親。
一位稱得上相聲傳奇的相聲表演藝術家走了,一位偉大的父親走了。
楊老爺子,千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