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自由市場第8天,風云還在繼續,這兩天最讓人琢磨的,就是約基奇的續約選擇和林葳的G聯賽“敲門磚,這兩樁事擺在一起,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頂級球星的主動權和中國新秀的闖關之路,恰好讓人看到籃球世界的兩種活法,有人算大賬,有人拼命沖。
先說約基奇,掘金剛進休賽期,就盯著他這份超級頂薪合同,想打提前續約這張牌,給的條件也不寒磣——三年2億美元,擱誰面前都算天價,結果約老師一句“我再等等,直接讓掘金管理層的算盤落了空,說實話,如果不是約基奇這種級別的球員,誰敢拿傷病風險去賭未來的漲薪,換成普通全明星,估計都得老老實實先把兩億揣兜里,畢竟聯盟每年受傷掉隊的例子太多,錢到手才踏實。
可約基奇偏不按套路來,他現在的合同還剩三年,按規則他完全可以今年就續約,但他更精明,寧愿等到明年再談,這背后可不是任性,更像是實力和底氣的雙重自信,一來,他如果推遲到2026年簽新合同,按照工資帽和勞資協議的新變化,能多賺7700萬美金,這不是小錢,二來,掘金根本不敢放他走,哪怕他明年真有點傷病,憑這幾年的MVP、總冠軍、隊史地位,掘金也得咬牙給頂薪,聯盟里能讓29支球隊排隊搶的中鋒,真沒幾個。
有人可能說,這是不是太貪了,錢都賺麻了還要多要七千萬,其實懂行的都明白,這就是市場規則,頂級球員就該拿頂級待遇,NBA的頂薪合同本來就是為這種現象級球員量身定做,約基奇不主動談續約,是用實力把主動權握在手里,試問有哪個老板敢對他說不,反正聯盟這些年,能靠個人實力把合同談成這樣的人,屈指可數。
再往深了看,其實這背后還有點“博弈的意味,掘金當然希望早早鎖死核心,球隊有安全感,約基奇則更看重自己的職業規劃,明年工資帽可能繼續漲,他完全可以等到市場最瘋的時候再下手,這種精明和冷靜,才是頂級球星的標配,有人說約基奇太理性,有點無情,但現實就是如此,球場是生意場,頂級球員都得會算賬。
轉頭說說林葳這邊,中國球迷最近其實挺興奮的,林葳在G聯賽國際球員選秀被德克薩斯傳奇隊第8順位選中,這事本身就不容易,要知道,G聯賽雖然只是NBA的“二隊,但選秀能排到8順,已經不是走形式了,尤其是林葳上賽季在CBA場均21分,季后賽還能爆到30+,這種本土得分王的數據,確實給他爭了不少臉面。
但你要說林葳這條路好走,真不是那么回事,1米90的身高在NBA后衛里不算突出,身體對抗、適應能力都是大挑戰,可他敢走出舒適區,放下在CBA的頭號球星位置,跑到G聯賽跟一幫美國小伙子掰手腕,這份勇氣就值得點贊,很多人看球容易批評,說“這水平去NBA是送溫暖,但真到自己,敢不敢邁出這一步還是兩說。
G聯賽是什么水平,說白了就是NBA的試金石,能在這兒打出來,才有資格被NBA球隊召喚,林葳雖然還沒真正站上聯盟賽場,但這一腳已經踏進了“門檻,接下來能不能混出頭,還得看他能不能適應高強度、快節奏的比賽,對抗、投射、防守,哪一樣都得提升,畢竟NBA對外援的門檻高得離譜,哪怕是歐洲頂級新秀,在G聯賽都得拼命搶機會。
問題來了,林葳能不能堅持下來,能不能在G聯賽站穩腳跟,甚至有朝一日真正被NBA叫上大名單,這些都不好說,但從他敢于挑戰的選擇上看,已經比大部分人更進一步,失敗了也無憾,畢竟連試都不敢試的人太多了,哪怕這趟闖蕩只是一段經歷,都夠他吹一輩子。
兩個故事放在一起,其實都在講主動權,只不過約基奇是頂流球星,主動權在自己,能挑著簽合同的時間和金額,林葳是新秀,主動權在別人手里,得靠自己拼機會,這就是競技體育的殘酷和魅力,頂級球員靠實力賺錢,追夢少年靠勇氣圓夢,誰都沒走捷徑,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在博一把。
最后說一句,無論是約基奇的“算大賬,還是林葳的“闖新路,都挺讓人感慨,頂級球星的選擇是權力和自信的體現,新秀的選擇是勇氣和希望的象征,這就是NBA和世界籃球的現實,也是每一個籃球人的人生縮影,別只盯著結果,看看過程里的選擇和堅持,有時候,這比結果更打動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