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國元首通話精神指引下,中美于6月9日至10日在倫敦舉行經貿會談,就落實通話共識和日內瓦會談成果達成原則一致。雙方確認的“倫敦框架”核心內容包括:中方依法依規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許可申請,美方相應取消對華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據多家外媒報道,截至7月4日,相關企業已接到美國商務部通知,美方已恢復EDA軟件、乙烷及部分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對華出口。中方則同步依法加快稀土等戰略資源出口許可審批。這一進展打破了此前因美國單方面加征關稅引發的貿易僵局,也標志著中美通過對話協商可以獲得雙贏的突破。
從日內瓦磋商“關稅休戰”到倫敦框架的達成與落實,是中美經貿關系面臨新變局的重要姿態調整。這個過程表明,1)中美雙方盡管存在深刻分歧和激烈競爭,但兩國互相依賴的事實不容忽視,更不容忽視的是中美經貿關系背后50年形成的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的深度融合。這是中美經貿磋商從日內瓦到倫敦的基礎邏輯。2)談判磋商是解決分歧的唯一正確方式,在這個基礎上,雙方有智慧也有能力找到互利共贏的合作空間。3)中美兩國元首通話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習近平主席在6月5日的元首通話中以 “校正中美關系這艘大船的航向” 為喻,強調 “排除干擾、穩定大局” 的重要性,也得到特朗普總統的積極回應,這是中美達成倫敦框架的重要推動力。
中美經貿關系盡管取得階段性進展,但仍面臨結構性挑戰。例如,美方在AI芯片、量子計算等領域的封鎖尚未解除。回顧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沖突的歷程,正如中國古語所云:“和則兩利,斗則俱傷”。而反觀美國“對等關稅”的實施,并未給美國帶來實際好處。4月9日關稅生效后,華爾街隨即出現拋售潮,債券市場也出現動蕩,企業和消費者均面臨“關稅困境”,“對等關稅”邏輯不僅可能引發全球產業鏈重構風險,也迫使特朗普宣布暫停三個月實施關稅。特朗普設定的90天關稅期限將至,美方給相關貿易伙伴發出的信函將會對全球貿易產生什么影響,7月9日這一截止時刻過后,貿易相關的“頭條”風險可能仍會存在。
我們必須看到,美國是中國的重要經貿伙伴,中美以“倫敦框架”為基礎,需要繼續推動美方擴大限制解除范圍,尋求擴大合作領域并實現互惠。正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所言,“倫敦框架來之不易,對話合作才是正道”。美國需要超越零和思維,真正將中國視為平等的合作伙伴而非戰略對手。
面向未來,中美經貿關系的理想狀態應當是從摩擦沖突向合作共贏的轉變,實現從“零和博弈”轉向“競合共生”。在管控競爭的同時拓展合作,在承認差異的基礎上尋求共識。這不僅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維護全球經濟穩定的必然要求。中美需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為原則,通過機制化對話將“措施框架”轉化為“成果清單”,在關稅減免、技術合作、規則重構等領域持續取得突破。這不僅關乎兩國利益,更是全球經濟穩定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日內瓦-倫敦磋商標志著這一轉變的開始,倫敦框架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但要使這一步走得更穩更遠,還需要雙方相向而行為前提,持續積累政治和經貿互信,共同探索大國競爭新形勢下經貿合作的新模式。
(本文作者為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經濟戰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席李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