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高冰潔 伍忠
7月9日上午,“文明提質 實踐增效”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采訪團走進四川省隆昌市仁和花園小區文明實踐點。看見舉著攝像器材采訪的記者們,小區業主賈寶云湊過來說道:“我們這個小區改得好,和以前相比大變樣。”
從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到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大劇院,從非遺傳承博物館到川渝毗鄰地區文明實踐陣地。一天的時間,記者團深入隆昌市,通過參觀隆昌市文明實踐新場景,揭開這座城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的惠民密碼。
仁和花園小區黨支部書記王茂初介紹小區新安的充電樁(攝影 黃曉慶)
采訪團走進隆昌仁和花園小區(攝影 黃曉慶)
小區改造舊貌換新顏
有問題共同商議及時解決
站在隆昌市古湖街道康復西路社區仁和花園小區公示欄旁,70歲的王茂初穿著白色的襯衣,胸前黨員徽章特別顯眼。他是小區黨支部書記兼業委會主任,也是居民心里的主心骨,大家伙有啥事都喜歡找他。
仁和花園小區于2000年建成投入使用,總面積8600平方米,小區共16棟23個單元樓。改造前,小區停車難、環境差、無人管等問題突出,是居民口中的“臟亂差”典型。
2020年,小區成立黨支部并選舉產生業委會,制定《小區公約》,在當地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小區于 2021年完成了老舊小區改造,加寬了道路、消防通道,改造了污水管道,增設電梯、監控、電瓶車充電樁等,切實提升了小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小區改造后如何管理?“我們交給小區全體業主共同決定。”王茂初說,每一棟樓推選出一名業主代表,收集業主提出的問題反映給黨支部,在“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三方協同下,共同治理。例如有業主反映垃圾容量不夠、夏天味道大。于是,黨員大會商議后,借垃圾分類的東風,完成了垃圾庫改造,不僅擴寬了面積,還修建了外墻、加裝了雨棚。
蓮峰大劇院音樂會演出(圖據隆昌市委宣傳部)
每年舉辦上百場活動
小城劇院成為群眾“精神食糧”
坐落在隆華西路與望城路交叉口的蓮峰大劇院,是隆昌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陣地。
“我們劇院的特色之一就是花很少的錢,看很好的劇。”蓮峰大劇院總經理喻鋼指著門口“蓮峰大劇院服務項目”公示牌說,優質劇目惠民卡可以1折觀看,很多文化惠民演出甚至是免費。
實際上,2018年劇院剛建成時并不是這樣,老百姓對這個高大上的劇院望而卻步。2019年起,由政府出資補貼,推出惠民政策,讓藝術真正走進了群眾。
在歌劇廳里,記者看到,1190個座位呈階梯式分布,從舞臺方向向后逐漸升高,在燈光的照耀下,整個大廳寬敞明亮。
“前不久,重慶民樂團才在這里舉辦了主題音樂會。”喻鋼說,劇院每年要舉辦100多場各種各樣的活動,上座率能達到85%左右,有不少是來自隆昌周邊城市的游客。今年暑假,劇院特別安排了兒童劇,最近的一場是7月26日的經典童話《拇指姑娘》。
龍坡窯遺址中展出的土陶制品(攝影:黃曉慶)
“雙昌文明小院”開展的端午活動(圖據隆昌市委宣傳部)
保留遺址傳承文化薪火
“雙昌”攜手讓惠民活動融入村民生活
走進位于隆昌市石燕橋鎮凈土村的隆窯非遺博物館,沿著階梯而下,當依山而建的龍坡窯遺址出現在記者們眼前時,大家迫不及待地鉆進窯洞,一睹隆昌土陶的魅力。
這個集土陶展示、科普、體驗、研學、競賽、藝術交流為一體的隆昌土陶非遺博物館,自2024年投運以來,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參觀。它不僅為隆昌土陶這一珍貴非遺的活態傳承構筑起全新載體,更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的重要窗口與實踐陣地。
位于石燕橋鎮三合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更具特色。三合村與重慶市榮昌區安富鎮普陀村毗鄰,在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內榮合作園區建設中,兩地共同打造了文明實踐共建陣地,建立村史館。
截至目前,隆昌市聯合榮昌區已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70余場次。最近,實踐站正在籌備邀請榮昌鹵鵝師傅到三合村教授鹵制技藝,真正將文化活動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自2019年被納入全省首批、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以來,隆昌市始終秉承“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結合精神文明創建、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重點工作,在陣地、隊伍、機制、項目、活動等方面持續發力,著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隆昌樣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