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這樣一位特工,她在自己的特工生涯中出色的完成了許多任務,更是被開國上將李克農稱贊為“無名英雄”。
她的經歷鮮為人知,直到2011年,毛岸青的兒子毛新宇來探望她,才將隱藏了70多年的保密行動展現在人們面前。
李云面對記者說道:“一位中央首長告訴我‘中央特科’的保密期限已經過去,可以將秘密告訴大家了,不然我會把這個秘密帶去見馬克思?!?/p>
當年究竟發生了什么?李云隱藏了七十多年的秘密到底是什么?一切都要從毛家三兄弟的走失說起。
毛家三兄弟:顛沛流離
1930年11月,他們的母親楊開慧同志被反動軍閥殺害,只剩下小小年紀的毛氏三兄弟。
他們在中共地下組織的暗中救援下來到了上海,被安排進入大同幼兒園,由董健吾牧師負責照料。
大同幼稚園是中共歷史上創辦的第一所幼稚園。
主要功能是能夠讓英烈子女和黨領導人的孩子有棲息之地,至于牧師董健吾,他本身就是中央特科的成員,大同幼稚園也是他建立的。
在大同幼稚園里三兄弟終于結束了顛沛流離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長,一天夜里最小的弟弟毛岸龍突然哭鬧,后經診斷確診急性痢疾。
由于當時醫療條件有限毛岸龍于當晚去世。
小小年紀的毛岸英和毛岸青連著經歷了兩位親人的離世,災難卻仍在繼續。
1931年春,由于白區政治環境日益險惡,大同幼稚園被迫停辦,毛岸英、毛岸青兄弟被董健吾接到自己家中生活。
又因為當局起疑,董健吾出于安全考慮同時也為了更專注于革命事業,把這兩兄弟安排到了他的前妻黃慧光家。
在黃家,兩兄弟備受冷遇,在某次沖突后決然離家,再度踏上流浪之途,開啟未知的漂泊生涯。
在流浪期間,這兩兄弟飽嘗生活的艱辛。
他們相依為命,日子過得極為艱難,不得不依靠賣報紙,推黃包車等方式來維持生計。
幸運的是,李云被安排了這項拯救了毛家兄弟的任務:街頭尋找一對年齡在11到14歲之間的兄弟。
此時此刻,她已著手開展了對毛氏兄弟的搜尋事宜。
為了不引起懷疑,他們不能公開尋找,因此進度緩慢。
彼時,淮海路及西藏路周邊匯聚諸多乞丐。
每至中午,這群無家可歸的孩子便一擁而上搶食,偶爾還幫黃包車夫推車上橋,以掙取些許零錢。
思來想去,李云決定去淮海路、西藏路一帶的菜市場,看看有沒有這兩個小男孩的下落。
就這樣尋找了半年之久,仍一無所獲。
后來,李云揣測孩子們極有可能在施粥的寺廟、道觀周遭活動。
為此,她扮作街頭流浪者,沿老西門一帶擴大搜尋范圍,于人群中穿梭找尋。
最終,在城隍廟一帶,李云注意到了兩個操著略顯蹩腳上海話、相貌也相近的小孩。
李云無法確定他們的身份,但又感到十分可疑。
夜晚,他悄然把兄弟二人帶至地下黨的聯絡站,旋即向中共上海辦事處副主任匯報了此發現。
后經確認,二人正是他們搜尋了半年之久的人——毛岸英和毛岸青。
尋得毛氏兄弟后,出于對其安全考量,組織安排他們登上開往歐洲的輪船,幾經轉折,送至莫斯科國際兒童院生活與學習。
在蘇聯,毛岸英和毛岸青得到了良好的教育,都成長成了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投身于蘇聯衛國戰爭的各類活動之中。
于1945年底,毛岸英率先回到中國,先后在土改推進小組和北京機器總廠工作。
1950年,毛岸英投身抗戰,參加了抗美援朝,擔任司令部俄語翻譯員兼高級機密助理。
同年 11月 25日,他于戰役中英勇獻身,為國捐軀,生命就此于 28歲永遠停留。
1947年,毛岸青踏上故土,參與了黑龍江克山縣的土地改革的先行區工作。
在黨中央宣傳部門擔任俄語翻譯官,參與翻譯了多部馬克思列寧的經典著作和政治理論書籍。
兩兄弟的一生,都深受父親毛澤東的影響,他們的經歷與中國革命的歷史緊密相連。
毛岸英的為國捐軀,體現了一名革命后代的英勇無畏和奉獻精神。
毛岸青則在文化和理論工作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們不僅是毛主席和楊開慧同志的驕傲,更是黨和人民忠誠的戰士。
至于為什么這件事會被隱藏七十年之久,還要從李云同志的生平經歷說起。
特工李云:嚴格保守秘密
李云同志是浙江海寧人,1915年在江蘇蘇州呱呱落地,父母起名祝修貞,后改為李秋云,兩歲時舉家前往上海。
在家庭紅色氛圍的熏陶下,年僅 14歲的她便自愿加入中共青年團。
至17歲,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開啟革命征程。
1932年,接受組織的任務部署,她在上海致力于中央特別情報部的工作。
“中央特科的紀律非常嚴格,只能知道你應該知道的,不應該知道的絕不能問?!?/strong>她這么和我們描述紀律的嚴密。
李云投身于任務執行期間,始終不知道自己所追尋的那兩個孩子的真實身份。
新中國成立后,她在報紙上見兄弟倆之照,從其眉眼間略辨出兒時模樣,進而隱約覺察當年之事的真相。
但職業的特殊性讓李云形成了保守秘密的原則,她選擇對往事閉口不談,連李云自己的家人都未曾知道她曾救助過毛主席的孩子。
李云的行為不僅體現了她對黨的絕對忠誠,更體現了她對革命事業的無私奉獻。
她的勇敢和智慧,為革命的火種得以保存做出了重要貢獻。
后來,時間來到1988年,她被通知保密期已經過了,才開始慢慢向周圍人講這個故事。
2011年6月6日,毛岸青之子毛新宇前往上海拜訪98歲高齡的李云,擁抱感恩她的恩情。
在會面中,毛岸青激動地稱李云為“我們毛家的大英雄”。
然而,對于毛岸青的稱贊,李云也只是淡淡地表示“不必謝我,我只是履行了組織的任務。”
在中國革命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還有許多類似李云一樣英勇事跡鮮為人知的革命先烈,他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新中國的輝煌。
他們以堅定的信念、無畏的勇氣和無私的奉獻,書寫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詩篇。
他們中有的在戰場上英勇殺敵,有的在地下斗爭中機智勇敢,有的在文化戰線上筆耕不輟。
無論是在硝煙彌漫的戰場,還是在暗流涌動的敵后,他們都是革命的先鋒,是人民的英雄。
革命先烈們的精神,對中華民族來說彌足珍貴,它熠熠生輝,引領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子女,成為了民族前行路上永不熄滅的燈塔。
他們的精神代代相傳,激勵著華夏子孫,為實現中國夢這一宏偉目標,不懈奮進,矢志不渝。
他們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堅韌不拔、自強奮進之象征,蘊含著無盡的力量和勇氣。
今天,我們以李云同志為切入點,深刻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和發揚他們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
學習他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學習他們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品格,學習他們不畏艱難、勇于犧牲的氣概。
革命先烈英名長存,其精神恰似璀璨明燈,永恒閃耀,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持續開拓光明之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