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想要在世界找一個新的制造中心,印度立即爭取,他們要將自己打造成新的“世界工廠”,最好是將中國制造業架空。
那幾年,印度制造火熱開工,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四年過去了,新的“世界工廠”失敗,就連美國的特別青睞,也沒能托起印度制造。
五年過去了,外資紛紛逃離印度,這個“印度夢”,是時候醒了。
印度:新的世界工廠
從低端產業發展到中高端,從單一產業發展到世界最完善的產業鏈,新中國只用了七十多年。就是這實力增長的驚人速度,讓美國感覺到了強烈的危機,于是便各種手段齊出打壓中國。
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其中一環,就是向外轉移產業鏈。中國是“世界工廠”,雖然高端技術仍然有所欠缺,但衣食住行用等各個方面的產品幾乎都繞不開中國。
如果中國有意,甚至可以把這些當做籌碼,“危機”之下,美國要么選擇制造業回流,要么就是繞開中國供應鏈。
制造業回流難度高,因為美國社會已經不可能恢復之前的工業大國身份了,就算強行搞出來生產線,僅是成本價就會勸退消費者,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個替代國,承接中國工業。
中國工廠
印度無疑是個很好的目標。不管是人口規模還是發展情況,印度與中國都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可以預見的是,只要印度抓住了這次機會,他們的經濟很有可能會因此一飛沖天,直接躍升至世界前列。
算盤打得啪啪響的印度立即就著美國的方向轉移。2020年,印度推出生產激勵政策,只要達到目標就有豐厚的獎勵;他們鼓勵外資企業在印度建廠,并給出了超大優惠。
稅收可以適當減少,地皮可以給予適當優惠,審批也會適當放寬等等。印度向世界表態,要成為新的“世界工廠”,針對目標直指中國。
眼看印度如此積極配合,美國自然也樂意建設印度,別的不說,就美印這個關系,之后的路還得走很長,所以從2021年開始,美國對印度實施了大量投資。
美國的汽車,美國的戴爾、惠普、蘋果筆記本,蘋果手機生產線等等紛紛來到印度,想要投建工廠,而富士康也不甘示弱,將印度當做了又一片藍海,試圖降低生產成本。
但等到真正著手之后,外資企業才發現,事情根本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
道阻且長問題多
第一,那些在印度投產成功的,成本不僅沒降,反倒還往上升了。因為投資者想的只有勞動力優勢,卻忽略了印度當地的環境。
中印同為發展中國家,可印度當地不僅供電不穩定,連基礎交通建設都非常差。供電不穩定造成時間成本上升,在效率不高的情況下,節省下來的勞動力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并且,物流方面也是個大問題,因為基建條件差,物流延誤幾乎成為了常事。另外,勞動力成本雖低,但印度的勞動力素質也偏低,這給工廠運轉又增加了許多無形的成本。
蘋果手機的生產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在中國,富士康生產蘋果手機良率能達到98%,那些核心部件不良的也少之又少。
但在印度,同樣是蘋果手機的生產,良率只能達到85%到88%左右,一些工序的良品率只有將近70%,而那些核心部件的合格率更是只有50%左右。
所以在成本方面,算下來其實還不如在中國投資建設更劃算一些。
第二,審批流程麻煩。在中國審批流程幾乎都是高效且清晰的,但在印度,盡管他們喊出口號要加大效率,可實際上工廠審批十分緩慢。
2023年,富士康要投芯片廠,但用了一年零兩個月,富士康還是放棄了。跑審批,遞文件等等各種流程幾乎把人搞得暈頭轉向,甚至地方政府還會在某些環節給予壓力。導致計劃大幅延誤。
第三,政策不確定性強。就說筆記本進口,原本毫無風聲,但2023年8月,印度突然宣布要對所有的進口筆記本實行許可證制度,你要有這個證,才能正常進入印度市場。
這下直接給美國的筆記本企業打了個措手不及,要知道,相當一部分貨物正在海上運輸,印度這個時候實施許可證,他們的貨怎么辦?
第四,營商環境差。營商方面,其實中國企業才是教訓最深刻的,要知道,在印度宣布給予補貼后,許多手機企業都紛紛進入印度市場,并且成功開拓了市場。
然而,之后幾年的時間中,印度開始以各種理由為難企業,又是罰款,又是在簽證方面進行限制,想要讓印度自己人掌管這些外資企業,否則就不得安寧。
第五,該有的補貼幾乎沒見到,2020年莫迪生產激勵計劃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是當生產企業真的達到這個目標了,印度的補貼卻遲遲不見動靜。
企業回款慢,再加上補貼沒到位,自然會對印度當地失望至極。
第六,即使是印度制造,最終也沒能繞開中國。因為印度的產業鏈根本達不到要求,與其說是制造,不如說是組裝。
他們進口中國的零部件,在印度組裝好之后貼上“印度制造”的字樣,但這一進口,最明顯的就是堆高成本,自主研發說的輕松,實際上根本無法實現。
對此印度不得不承認,他們的確在短期內無法擺脫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當然,鑒于以上六點,在印度承認并且停止生產激勵政策之前,許多外資企業就紛紛逃離撤資。
三星印度工廠
外資逃離
富士康,在一波轟轟烈烈的轉移之后,隔了幾年又宣布回歸中國;
美國的筆記本電腦,原本和印度保持著好好的貿易,卻被這一紙許可硬生生下降,印度表示想要推動這些企業在當地建廠,但這無疑讓外資更謹慎地對待投資事宜。
美國汽車企業更不用說,早在2021年,通用、福特等就退出了印度市場。
至此,莫迪的“世界工廠”計劃算是徹底宣告失敗,“印度夢”破碎,還讓外資對印度市場失去了信心,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印度那無法被滿足的野心。
光明網:“在印度制造”:道阻且長問題多
新華財經客戶端:新華財經記者在印度:美國福特撤出印度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