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一系列操作,著實讓不少關注國際事務的人看得目瞪口呆。作為歐盟的重要官員,她本應致力于推動區域發展、解決內部問題,可她卻將精力放在了對中國指手畫腳上面,拋出的三大要求一個比一個離譜,那副盛氣凌人的嘴臉,真是讓人難以接受。好在咱們外交部的回應夠剛夠解氣,幾句話就戳中了問題的要害,讓人看得直呼過癮。
先來說說她第一個讓人無語的要求,張口就污蔑中國“扭曲貿易”,還大言不慚地說我們限制歐洲企業準入,嚷嚷著要 “再平衡” 中歐經濟關系才能談合作。這簡直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完全不顧及事實。中歐之間的貿易往來,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從最初的小打小鬧到現在每天都有大筆交易,這都是雙方企業在市場規律的指引下,一步一個腳印干出來的成果。就拿數據來說,中歐建交50年來,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如今雙邊貿易額早已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始終秉持著公平、公正、開放的態度,為歐洲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發展機遇。像德國的汽車企業,在中國市場占據了不小的份額,賺得盆滿缽滿;法國的奢侈品品牌,也深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這些難道是“扭曲貿易”能帶來的結果嗎?
要說搞貿易壁壘,歐盟才是老手。多少國家都曾吐槽過,歐盟那些大型采購項目,明里暗里就向著自己家的企業,外人想分一杯羹難如登天。就拿歐盟的一些新能源項目招標來說,明明中國企業的產品在技術和價格上都更有優勢,可就是因為各種隱性的條款限制,很難中標。反觀咱們中國,補貼政策全是按照WTO規則來制定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接受國際社會的監督。歐方自己搞雙重標準不說,還倒打一耙,這吃相也太難看了吧!
更讓人火大的是她第二個要求,居然讓中國“降低過剩產能”。這簡直是無稽之談,憑什么按產量和出口量來定義產能過剩?照這邏輯,歐洲的空客飛機、德國汽車在全球市場賣得那么好,銷量和出口量都居高不下,豈不是早就過剩到該停產了?可實際上,這些產業在歐洲被視為支柱產業,得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補貼。
咱們中國的產業能有今天的規模,靠的是實打實的技術創新、完整的產業鏈條,還有咱們工人的辛勤付出和過硬本事。就拿光伏產業來說,中國企業從最初的技術引進,到后來的自主研發,不斷突破核心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才在全球市場占據了優勢地位。這是中國企業憑借自身努力贏得的市場份額,可不是她嘴皮子一碰就能否定的,輪得到她來指手畫腳?
還有第三個要求,叫咱們放寬歐洲企業市場準入。這話說出來,真不知道她是忘了還是故意忽略,這些年中國一直敞開大門做生意,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給各國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就拿負面清單來說,中國已經連續多年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為外資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
歐洲企業在咱們這兒賺得盆滿缽滿,這都是有目共睹的。據統計,歐洲企業在華投資企業超過兩萬家,不少企業的在華業務已經成為其全球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他們怎么就看不到,自己國家對中國企業設了多少坎、搞了多少不公平待遇?中國的5G企業想進入歐洲市場,被各種以 “安全” 為由的借口拒之門外;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歐洲也面臨著不少貿易壁壘。只許自己占便宜,不許別人正常發展,哪有這種道理!
面對她這通胡言亂語,咱們外交部直接就給懟回去了,發言人毛寧那句“當下需要再平衡的是歐方的心態”,真是說到了點子上!可不是嘛,歐方整天抱著偏見看咱們,光挑刺不談合作,把經貿問題往安全上扯,這心態早就歪了。
中歐之間的合作,本就是互利共贏的。中國有龐大的市場、完整的產業鏈,歐洲有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雙方合作空間巨大。可歐方卻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中國,把正常的經貿合作政治化,這顯然不利于中歐關系的發展。
馮德萊恩這波操作,說白了就是想轉移視線,掩蓋歐洲自己的問題。如今歐洲面臨著能源危機、經濟增長乏力、社會矛盾突出等一系列問題,她不想著怎么解決這些內部問題,反而試圖通過對中國提無理要求來凝聚內部共識,這顯然是打錯了算盤。
但中國可不吃這一套,咱們該維護的權益一分不讓。合作可以,但想讓我們忍氣吞聲接受無理要求,門兒都沒有!希望歐洲能早點擺正心態,摒棄偏見,以務實的態度和中國開展合作,別讓這種不靠譜的言論耽誤了雙方好好做生意的大局。畢竟,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才能共贏,對抗沒有出路。
參考資料:《外交部回應馮德萊恩涉華言論:當下需要再平衡的是歐方的心態》長安街知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