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臺灣網消息,當全球目光聚焦中美關稅交鋒之際,臺灣當局突然在背后亮出刀鋒。今年6月10日,超過600家實體被悄然納入其"出口管制名單",華為與中芯國際這兩家大陸半導體領域的旗艦企業赫然在列。更令人警覺的是,華為位于日本、俄羅斯和德國的多家海外子公司同樣遭到圍堵。島內規定自此筑起高墻:任何臺灣廠商向名單內實體供貨,必須獲得當局層層審批。這絕非臨時起意——民進黨代表沈伯洋去年就曾在所謂“立法機構”鼓動此事,臺所謂“經濟部門”則耗時三個月"精心"籌備。
諷刺的是,臺灣經濟命脈早已與大陸緊密相連。2024年數據如冷水澆頭:大陸及香港占據臺灣出口總額的31.7%,高達1506.19億美元,其中電子產品獨占六成江山。島內分析師疾呼警告:超過30家臺企長期為華為供貨,年交易額突破數百億新臺幣。這種自斷財路的行徑,被網友一針見血嘲諷為"自己挖洞埋自己"。當美國揮舞關稅大棒試圖絞殺中國半導體時,臺當局竟主動遞上繩索,不惜犧牲本土企業利益向華盛頓"納投名狀"。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然而大陸的反制精準而迅猛。7月9日,商務部公告如雷霆落下,將漢翔航空工業、臺船國際等8家臺灣地區實體列入兩用物項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當日嚴正聲明:這是對賴清德當局"倚外謀獨""以武謀獨"及部分臺企助紂為虐的必然懲罰。這些企業深度參與軍工制造,為民進黨"以武謀獨"提供著關鍵支撐。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四個月大陸輸臺商品中,半導體設備、精密儀器等潛在兩用物項占比近半,而航材與特種合金等軍民兩用產品各占約8%。制裁利刃直擊臺灣產業七寸。
稀土這張王牌更是牽動全局。大陸每年輸臺約6000噸稀土資源,一旦切斷供給,臺灣軍工產能將遭遇心臟停搏,半導體產業也將陷入窒息狀態。更深遠的是,臺灣芯片生產若因此動蕩,全球科技產業鏈都將遭受海嘯沖擊。商務部公告中那句"特殊情況下可申請出口"的表述,實為意味深長的喊話:想要稀土?請坐到談判桌前。
稀土(資料圖)
這場博弈的本質是主權紅線不容踐踏。當臺當局甘為美國戰略棋子,配合圍堵大陸高科技產業時,已親手撕毀了"兩岸一家親"的善意默契。多年來大陸恪守ECFA協議,即便兩岸關系緊張,仍保障臺灣經濟紅利。但民進黨當局的得寸進尺,終將"惠臺"政策推至臨界點。商務部制裁清單的公布,既是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鐵腕舉措,也是對島內"臺獨"勢力的戰略警告。冰冷的貿易數據背后,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現實。
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根基正面臨地殼運動。當大陸占據全球稀土加工產能90%的當下,臺灣軍工廠車間里的精密儀器、芯片生產線上的蝕刻機,都依賴著大陸的關鍵材料供應。臺當局押注美國保護的幻想正在破滅——美商務部最新報告顯示,美國稀土對外依存度仍高達80%。在核心產業資源上,臺灣與大陸脫鉤無異于經濟自殺。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這場由臺當局挑起的對抗沒有贏家。島內工商界憂心忡忡:臺積電等巨頭雖未直接上榜,但供應鏈動蕩必將引發連鎖反應。大陸的反制工具箱才剛打開:若臺灣繼續充當"臺獨"幫兇,更嚴厲的措施隨時可能降臨。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大棋局上,任何分裂行徑終將被碾為齏粉。兩岸關系的未來,取決于臺灣當局能否在懸崖前勒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