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俄烏沖突已經打了3年多,比近些年的任何一場沖突規模、時間跨度都要大。這仗打的時間已經不短了,俄羅斯應該早做打算了,一方面軍事上還是要快點,現在的速度真的很緩慢,但也不是俄軍不想快,而是真沒這個能力。一直以來,俄羅斯都擅長打爛戰,打不了快準狠的仗。再繼續打下去,這對烏克蘭是消耗,對俄羅斯同樣也是消耗。烏克蘭有美西方外援,俄羅斯也開始找外援,找的還全是亞洲的。
第一,朝鮮軍事支援。
之前朝鮮依據去年簽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分三批向俄派遣1.1萬名“志愿兵”,主要執行夜襲、電子干擾等高傷亡任務。同時,朝鮮還向俄羅斯已提供大量彈藥,俄羅斯用資源和糧食以及軍事航天技術等作為交換,但士兵用“血肉趟雷”的原始戰術暴露俄軍裝備短缺。俄朝的關系日益密切,且戰略上高度綁定,但似乎還不夠。
前不久CNN報道稱,朝鮮正在準備增派超過3萬增援到俄烏前線,是去年參加庫爾斯克反攻戰朝鮮部隊的3倍。前不久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再次訪問朝鮮,據稱此行目的就是討論這個問題,按照他們的說法就是,朝方決定派遣5000名軍事建筑工人,參與重建工作,還派遣1000名工兵前往俄羅斯進行掃雷作業。仗都還沒打完,就重建確實可信度不高。只要那個“戰略條約”存在,朝鮮將不可避免被驅使,愈發深度參與俄烏沖突,而且朝鮮確實很需要俄羅斯的糧食、能源和技術。
第二,找老撾排雷。
俄羅斯去求援朝鮮,竟然都去找老撾幫忙挖地雷了。之前有消息稱,又老撾工兵到庫爾斯克排雷,人均月薪2000美元。不過老撾排雷術業有專攻,越戰期間美軍在老撾投下8000萬枚未爆彈,中俄都曾幫助老撾排雷。老撾現在去幫忙也無可厚非,而且還有這么高的工資拿。而這也體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俄軍工程兵缺口很大,朝鮮、老撾能否填補還得打個問號。
第三,吸納一百萬印度勞工。
據俄新社近日報道稱,從烏拉爾工商會新聞處得知,到2025年底,可能有約100萬印度勞工移民到俄羅斯,來解決人才短缺問題。今后西伯利亞寒流估計會是咖喱味的了。中東就有不少印度勞工,并且多次曝光印度裔摩薩德特工行動活躍,非常容易被收買。這要是放一百萬印度勞工進來,且不說嚇人的繁殖速度,間諜風險也挺大的。能走到這一步,說明俄羅斯真沒招了,地廣人稀一直是大問題。
第四,從中國買土豆。
這看起來不是什么大新聞,但暴露的問題最大。近日俄新社報道稱,。今年1-5月,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3680萬美元的土豆,是去年同期的12倍多。俄羅斯遠東的阿穆爾州,今年前5個月通過卡尼庫爾干口岸進口的中國土豆達3.2萬噸,相當于每天有213噸中國土豆經陸路進入俄羅斯。這個數字有多夸張?去年同期這里的進口量還不到823噸,今年直接暴漲近40倍。這種爆發式增長,直接反映出俄羅斯本土土豆供應的嚴重缺口。這跟打仗有必然聯系,因為軍費暴漲,占預算41%,導致農業補貼大幅削減,加上氣候不好,土豆產量暴跌,食品通脹率也在飆升。我們以往的認知是俄羅斯是能源、農業出口大國,但現在中俄貿易格局被重塑了。不僅是土豆,中國的西紅柿、洋蔥、柑橘等農產品也在俄羅斯市場快速擴張,俄羅斯對中國農產品的依賴加深。俄羅斯的土豆一直是卡脖子問題,種子掌握在外國手上,又缺乏勞動力。俄羅斯生物學和農學技術水平一直都極其抽象,甚至可以說是蘇聯經濟崩潰的主因之一,這回又要栽在土豆手上了?一直靠能源出口,并不是長久之路。軍費占比突破蘇聯解體后峰值,已經深刻影響了其他產業發展,長期戰爭或引發系統性崩潰。?未來關鍵變量?在于2025年冬季前能否取得決定性戰場優勢,再拖下去情況確實不妙。
參考資料:
俄新社《約一百萬印度勞工移民可能前往俄羅斯》 《俄羅斯阿穆爾州從中國進口土豆激增近40倍》
CNN《朝鮮準備增調3萬多士兵到俄作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