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而在特朗普上任之后,對于俄烏問題也進行了多次的調整,只是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7月14日,特朗普突然使出“三板斧”砸向俄羅斯,其中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等大批武器,引起了國際熱議。
沖突當中消耗的財力數額也是巨大的,烏克蘭每天都燒掉超7億,而俄羅斯的消耗也令人震驚。在這樣的背景下,普京又能堅持多久?
戰爭主要在烏克蘭的土地上進行,這決定了它承受的代價尤為慘痛。沖突剛爆發一個月,烏官方統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5549億美元。
三年多過去,這個數字如同滾雪球般不斷膨脹。
根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2023年的數據,烏方每天為維持這場生存之戰至少要燒掉1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數量也是超7億,這還不包括西方國家累計提供的上千億美元軍事援助。
戰場在本土,意味著基礎設施首當其沖,橋梁斷裂、工廠化為瓦礫、機場癱瘓、港口堵塞,國家的經濟大動脈被硬生生切斷。
昔日歐洲糧倉的農田遍布彈坑,農業生產遭受重創。為了維系抵抗,烏克蘭幾乎傾盡全力,2025年,其國防與安全預算高達530億美元,占到國家GDP的26%。
總統澤連斯基坦言,戰后重建需要數千億美元級別的資金投入。
戰爭機器的轟鳴聲下,是烏克蘭國土的呻吟與經濟根基的震顫。那么,作為主動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的一方,俄羅斯的戰爭賬本又呈現怎樣令人意外的景象?
俄羅斯的戰爭消耗規模,遠超沖突初期許多觀察家的預料。烏克蘭版《福布斯》曾報道,僅在沖突爆發后的頭九個月,俄羅斯的軍事開支就達到了約827億美元,這接近其2021年全年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而隨著戰事深入,消耗有增無減。美國《新聞周刊》依據專業軍事分析指出,俄羅斯每天維持其在烏軍事行動的成本已攀升至約9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也有將近64億。
這筆巨款流向了多個深不見底的窟窿,支付前線官兵的薪資,保障如流水般消耗的炮彈、子彈、火箭彈供應,維修戰場上損毀的裝備,以及填補每日發射的大量導彈的費用。
雪上加霜的是,沖突前西方就凍結了俄高達300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制裁壓力持續存在。
2025年,俄羅斯的國防預算更是飆升至創紀錄的13.5萬億盧布,比2024年猛增3萬億盧布,占國家總預算的比例從28.3%躍升至32.5%,創下蘇聯解體后的歷史峰值。
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分析認為,如此龐大的軍費中,很大一部分實際用于支付士兵、退伍軍人及家屬的津貼。
未必能直接有效提升前線戰斗力,且長期高占比擠壓社會福利,最終可能反噬其持續作戰的根基。
當俄烏兩國都在經濟的高壓線上艱難行走時,外部力量的態度變化,無疑像一只看不見的手,不斷撥動著這場消耗戰的天平。
特朗普政府的對烏政策展現出鮮明的實用主義色彩和顯著的搖擺性。7月初,美國突然暫停了對烏克蘭的部分軍事援助,白宮發言人直言這是將美國利益放在首位。
然而僅僅一周后,援助又戲劇性地恢復。
緊接著,7月14日,特朗普宣布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頂級武器的大計劃,并要求歐洲盟友為此買單,同時威脅若俄烏50天內無法達成協議,將對俄實施高達100%關稅的二級制裁以及更嚴厲的能源相關制裁。
這種反復無常,被特朗普本人點破稱,對烏軍援對美國來說就是生意。非常有趣的是,,美國還表示向烏克蘭軍援也是因為對普京失望。
面對美方的施壓與政策搖擺,俄羅斯官方的反應卻顯得異常平靜。
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僅表示俄美有必要繼續保持對話,對于美國持續向烏提供包括愛國者導彈在內的昂貴武器系統,俄方沿用了一貫的批評口徑,認為西方此舉無助于談判,是在玩火。
俄羅斯似乎更專注于內部應對,尋求伊朗等國的裝備支持,竭力穩定受西方制裁沖擊的國內經濟。
盡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5年俄GDP增速將放緩至1.3%,但俄羅斯官方及國內主要金融機構的預測相對樂觀,顯示出一定的經濟韌性。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也觀察到,盡管面臨通脹和貨幣貶值壓力,俄羅斯經濟在制裁下總體上運轉正常。
外有高壓制裁與飄忽不定的外援,內有經濟重負與軍費膨脹,這場消耗戰之所以能持續,根源在于雙方都展現出了超乎外界最初估計的抗壓能力。那么,這種高消耗的耐力比拼,其極限又在哪里?
戰爭持續超過三年,俄烏雙方都展現了令人意外的經濟韌性和承受力。俄羅斯經濟在西方全方位制裁圍堵下并未崩潰,維持了基本運轉。
烏克蘭雖然國土千瘡百孔,但依靠著西方持續輸血和近乎極限的國內動員,仍在苦苦支撐著戰線。不過,這種耐力的代價是極其高昂且深遠的。
對俄羅斯而言,將國家預算的超過三分之一投入國防,這種畸高的比例長期持續是難以維系的。巨額軍費必然大幅擠壓民生、教育、醫療等社會福利支出,影響經濟發展的健康基礎和社會穩定。
路透社援引俄羅斯金融界人士分析指出,持續的沖突可能導致俄羅斯GDP增速進一步放緩,無法在不承擔任何后果的前提下度過這個周期。
對烏克蘭來說,每天超過7億人民幣的戰場直接消耗,疊加戰后重建所需的天文數字,其國家未來已被沉重的債務和發展困境陰影所籠罩。
雙方如同陷入泥潭的角力者,都深知代價慘重,但在復雜的政治、軍事考量下,都難以率先松手。
普京政權能否持續承受這種高強度的經濟消耗和社會壓力,支撐多久,成為這場沖突走向的關鍵未知數之一。
當戰爭的齒輪持續咬合,消耗的每一分每一秒,最終都化為兩國人民肩頭日益沉重的負擔與對和平愈加深切的渴求。
現代戰爭不僅是前線意志的比拼,更是國家經濟耐力的一場艱苦卓絕的馬拉松。烏克蘭國土滿目瘡痍,日均7億的戰爭消耗如同持續的失血,讓國家元氣大傷。
俄羅斯雖以日均64億的巨資展現其維持軍事行動的硬實力,但高企的軍費與如影隨形的制裁陰影,使其經濟發展步履蹣跚,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特朗普政府以生意邏輯介入沖突,也引起了不少的熱議。真正的和平無法依靠外部強加的威脅或交易達成,它植根于各方對生存權、發展權與安全感的共同珍視與尊重。和平與發展,才是人類文明生生不息的永恒主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