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克州黨委宣傳部主辦,江蘇鳳凰新華書店集團承辦,江蘇鳳凰研學科教有限公司協辦的新疆克州“書香之旅”親子研學團抵達蘇州,展開多維文化探索。學生們提筆描繪拙政園的飛檐斗拱,執扇染水鄉云煙,仰首聽千年雅韻,這場跨越五千公里的文化對話在七月盛夏綻放。
研學團來到蘇州現存最大的古典園林——拙政園。亭臺樓閣掩映在蒼翠之間,曲橋流水倒映著天光云影,孩子們瞬間被這幅“立體的山水畫”吸引。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坐在古樹下,用畫筆臨摹飛檐翹角與湖石彩窗。鉛筆沙沙作響,新疆的豪邁與江南的精致在畫紙上奇妙融合,成就了最特別的“對話”。
克州實驗小學三年級(4)班學生熊若語嫣說:“我畫的是見山樓,它一半在水上,一半在地面上,非常具有江南特色,就像我們課本里讀到的‘小橋流水人家’突然活過來一樣。以前總覺得江南是書本上的名字,現在終于親眼看到了它的模樣。”
在“小橋流水人家”的周莊古鎮,學生們體驗了傳統投壺游戲,箭矢破空的瞬間引來陣陣歡呼;親手制作漆扇時,顏料在扇面暈染出絢爛花紋,仿佛把江南的煙雨也裝了進去;在非遺評彈體驗中,吳儂軟語的唱腔從琵琶弦上流淌而出,學生們跟著節奏輕輕搖擺。
阿合奇縣哈拉布拉克鄉中心小學五年級(2)班阿依麥熱木·朱馬吐爾迪興奮地分享道:“做漆扇的時候太神奇啦!顏料在扇面上慢慢暈開,把我喜歡的顏色全都‘裝’進扇子里了!回家后我要將這把獨一無二的扇子送給我的老師,讓他們也看看江南水鄉的美!”
研學團還走進了中國昆曲博物館。作為全國唯一“國字號”昆曲專題博物館,明代全晉會館的雕梁畫棟間,古戲臺穹頂藻井余音繞梁,訴說著“百戲之祖”的風雅。學生們仰頭細聽,仿佛真有千年前的水磨調順著雕花漫下來。
從提筆描畫園林的匠心,到執扇暈染水鄉的詩意,再到仰首聆聽昆曲的悠遠……在蘇州,新疆克州的孩子們用最直觀的感官和最真切的體驗,觸摸著江南文化的肌理。
昆侖山的雪與太湖的波,草原的氈房與江南的拱橋……這場始于帕米爾高原、落腳于太湖之濱的“書香之旅”,其意義遠不止于五千公里的地理跨越。當萬山之州的豪邁胸懷遇見江南煙雨的細膩溫婉,碰撞出的不僅是驚喜與贊嘆,更是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多元一體的深刻理解與由衷認同。
通訊員 馬毓堃 實習生 蔣婧伊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馬壯壯
(通訊員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