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懸崖上守護美麗黃山
——記安徽省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園林開發分公司李培生
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現場公布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先進典型名單中,有一位“懸崖來客”——安徽省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園林開發分公司工作人員李培生。27年來,他行走于懸崖峭壁之間,從事環衛放繩工作,用心用情守護著美麗的黃山。
黃山風景區馳名海內外,但垃圾處理是一大難題,尤其是遺落在懸崖峭壁上的垃圾必須依靠人工撿拾,懸崖放繩工因此而生。
1997年,守護美麗黃山的接力棒傳到李培生手中時,年僅20多歲的他從未想到,自己就此與放繩工這一行業結下不解之緣。
頭戴安全帽,肩挎登山繩,置身于懸崖峭壁上、荊棘叢林間。崖上作業難度和危險系數非常大,李培生只能用身體慣性小心翼翼地找到合適的位置,再用手牢牢抓住巖體凸起部分,不斷變換著姿勢來維持身體的平衡。有時一腳踩空了,就得被懸在半空中晃蕩好久。崖壁上附著的苔蘚,遇到陰雨天氣,腳踩在上面時常會打滑。
天生恐高的李培生,如今回想起第一次在懸崖放繩作業時的情形依然歷歷在目:“顫顫巍巍翻過欄桿,身體直打哆嗦,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咬咬牙滑下去,結果結結實實撞在了巖石上,疼得眼淚直打轉。”
但李培生沒有退縮:“黃山每年吸引這么多游客紛至沓來,就是為了領略大自然最原始的狀態,懸崖放繩就是在守護這座名山。”他暗暗下定決心,要通過勤學苦練把放繩工作做到極致。于是,李培生自制環衛“釣魚竿”,把普通釣魚竿頂端加裝兩根“直角針”,這樣便可以撿拾5米以內的垃圾,極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李培生累計放繩高度相當于攀爬了兩百余次珠穆朗瑪峰,年均清理各類垃圾逾兩噸。“以山為家,以路為友,寧臟一人,不污一處”,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者的使命擔當,在平凡工作中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2022年8月,李培生和“守松人”胡曉春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你們長年在山崖間清潔環境,日復一日呵護著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護美麗的黃山,充分體現了敬業奉獻精神。”李培生感動地說:“黃山見證了我從年少走向成熟,保護黃山生態環境就是我的動力。”
多年來,李培生先后榮獲“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等稱號,他的先進事跡還產生了輻射效應。依托“中國好人工作室”和“李培生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培育了一支由18名環衛人員組成的懸崖放繩工隊伍,組建了包含高校志愿者、社區環保骨干的“1+3+N”服務團隊(1名專業環衛工帶領3名固定志愿者和若干臨時志愿者),累計培養環保志愿者632人(次),累計服務游客和周邊老鄉兩萬多人(次)。
近年來,黃山風景區創新生態教育傳播模式,以放繩工李培生的故事為藍本,開發了“懸崖上的生態課”實景教學系統,通過VR體驗裝置讓游客身臨其境感受環衛工作,使游客以全新的視角審視自然環境,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同時,上線“黃山清潔大師”微信小程序,實現垃圾定位舉報、環保知識測試等互動功能。
在李培生及其團隊的不懈努力下,生態文明之花在黃山之巔燦爛綻放,愛護環境、綠色旅游的理念也深深根植于游客心中。如今,漫步黃山,隨處可見游客們自覺拾取垃圾的身影。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以生態環境志愿者的身份,為守護這片美麗的自然景觀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 | 中國環境報
文字 | 郭冬冬
編輯 | 李夏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