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過馬路提心吊膽,現在車讓人、人快走,心里踏實多了!”在九龍坡區楊家坪商圈附近的斑馬線上,市民張大爺的感受,道出了九龍坡悄然變化的日常。這些變化,源于一顆顆“文明種子”在九龍坡的深耕厚植。
文明成果展示。
2024年8月1日,九龍坡區召開城市現代化治理十大行動動員部署會議,正式啟動相關工作。該行動計劃旨在通過5年時間實現“七個之城”目標,涵蓋城市治理、民生改善等多個領域。 ?
“十大行動”實施近一年以來,九龍坡區全區上下以此為綱,將文明城區創建專項行動融入其中,像繡花一樣精細治理城市,讓文明的“種子”融入城市肌理,開出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滿城“幸福花”。
理論鑄就文明根基,文明創建有了基石
文明創建非一日之功,必須系統謀劃、整體推進。
九龍坡區城市現代化治理“十大行動”的提出與實施,為全區文明創建搭建了堅實的四梁八柱,提供了清晰的行動指南,而理論則是推進治理的重要加速度。
2025年2月,全市“文明行為促進月”在九龍坡區啟動,在楊家坪步行街舉辦的“文明之春”市集成為城中熱事。本次市集以“文明在我、文明在小、文明在線、文明在手、文明成風”五大主題板塊為核心,集中展示近30項豐富多彩的互動體驗、文化展示和便民服務,吸引了眾多市民慕名“趕集”駐足參與。這場市集不僅是文明成果的展示臺,更是市民參與創建的大舞臺。
當下,“理耀龍門”宣講活動正在九龍坡區各鎮街持續開展,宣講活動通過創新形式與鮮活案例,讓理論傳播與文明創建深度融合。?消防員李瑋嘯?在冶金村社區用“鍋燒煳引發80%火災”的鮮活數據引發居民熱烈討論,70歲居民程昌明感慨“這樣的宣講來多少次都不為過”,大家承諾守護社區安全……宣講活動正成為九龍坡區文明創建的鮮活載體,真正實現“聲入人心、行見實效”。
近一年來,九龍坡區通過深化打造“理耀龍門”宣講品牌,構建1+9+N宣講矩陣,常態化開展宣講活動3300余場次,線上線下覆蓋220萬人次,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共同構建有堅定信仰的城市文明。
同時,九龍坡通過強化巴文化、抗戰文化、工業文化等歷史文化保護利用,打造數字國防軍事體驗中心,依托抗戰兵工舊址博物館聚落、中共四川省臨委會會址、劉伯承六店舊居等,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常態化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強國復興有我”等宣傳教育活動1270場次,不斷構筑共有精神家園,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志愿服務更是文明城市的鮮活注腳。隨著“志愿者之區”推進方案的落地,“渝善渝美 志暖九龍”品牌活動如春風化雨般滲透到城市肌理,愛心義剪、免費磨刀、微宣講、有獎競答等服務深受群眾歡迎,志愿者們用點滴行動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
數字化賦能則讓文明實踐煥發新活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如同“文明樞紐站”,上千場活動信息實時更新,從“鄰里廚藝大賽”到“社區健康講座”,從“紅色故事分享會”到“科學小實驗課堂”,市民只需指尖輕點就能找到心儀的活動,或者報名成為志愿者中的一員。常態化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增強了文明創建的社會認同感與凝聚力,促進社區治理水平提升,逐漸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風氣。
九龍坡區舉行主題志愿服務活動。
一個問題一個問題整治,推動城市文明成果惠民
從一個個自發參與志愿服務的志愿者,到一場場成風化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再到一項項落地見效的民生實事,無不彰顯出九龍坡區在文明城區創建中的為民、惠民、利民導向。
過去,外賣、快遞騎手穿行在城市,帶來的安全隱患讓人擔憂。如今,“文明騎行一件事”應用正式上線“渝快辦”“渝快政”及城市治理中心平臺,就能輕松解決很多隱患。民警、輔警、城管隊員只需動動手指,就能采集上傳騎手的違規行為或正能量瞬間,后臺數據自動推送至相關企業。企業則根據這些“數字畫像”,對騎手采取安全教育、停單處罰或加分獎勵等措施。商務、郵政部門則從行業源頭加強監管。這套由大數據智能化驅動的閉環管理機制,有效破解了執法難題,從源頭上促使“文明騎行”成為習慣。
交通安全宣教活動也持續走進社區、企業和校園,外賣快遞小哥的“文明騎行”培訓讓配送更規范。針對不禮讓行人、亂穿馬路等頑疾,執法部門既“嚴查處”又“重勸導”,斑馬線前的停車禮讓漸漸成為常態。針對市民反映的“亂停車”問題,九龍坡區新建多個小微停車場,創新設置潮汐車位6177個,有效緩解了“停車難”,曾經擠占人行道的“僵尸車”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齊劃一的停車秩序,為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各類文明出行舉措是九龍坡區涵養文明習慣,惠及更多人的縮影。“華福大道美每家公交站背后綠化帶內行道樹被蟲蛀空”,如今樹木被移走,安全隱患消除;“唐家灣社區鐵路新村46-47號毀綠種菜現象突出”,現在清理完菜地并補種了350余平方米綠植……依托多元共治平臺,市民可通過多種渠道反映城市中的不文明現象,“九龍城運通”平臺接收的民生訴求全部辦結,并通過區內的監督平臺曝光問題實現件件有回音,以問題整治為手段,越來越多人享受到文明創建的成果。
戶外廣告整改和T型牌燈光改造,讓城市天際線更加清爽;500余噸村莊垃圾的清理、129公里邊溝的清掏,讓鄉村環境煥發新顏;二郎街道的8條路段“七亂”整治,讓背街小巷從“臟亂差”變“潔凈美”;黃桷坪街道2000平方米的涂鴉美育項目,將老舊墻體變成藝術畫布……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一件件民生實事的完成,讓文明治理更加惠民有感,猶如點點星光,匯聚成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
文化不斷浸潤,厚植城市文明風尚內涵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
九龍坡區將文化建設作為文明創建的深層支撐,通過豐富精神供給、選樹先進典型,讓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血脈。
“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的建設,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觸摸文化溫度。文化藝術“十個一”星光獎的啟動,點燃了群眾參與文化創作的熱情;全民閱讀季系列活動貫穿全年,親子共讀、詩詞接龍等活動吸引上千人參與;“文藝進萬家”惠民演出走進社區廣場,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文化盛宴”。由九龍坡區出品的全國首部孤獨癥題材紀錄片《特別的你》的攝制投映,用鏡頭講述特殊群體的故事,傳遞“理解與接納”的文明理念。
文明新風洋溢在九龍坡區的每個角落。
書香滿城是城市文明的生動注腳。在“書香重慶”全民閱讀系列評選中,九龍坡區斬獲8個獎項,位居全市區縣第一,從社區書屋到校園閱讀角,從線上讀書會到線下分享會,閱讀已成為市民的生活方式。
今年5月,九龍坡區秦庭群家庭光榮入選全國2025年“最美家庭”,成為重慶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家庭。秦庭群、陳益群夫妻倆,用百萬件包裹編織起城市的溫暖脈絡,以10萬公里的服務里程丈量著為民服務的初心。
在九龍坡,像秦庭群這樣的熱心腸數不勝數。今年以來,全區有1人被命名為第十批重慶市崗位學雷鋒標兵個人,10個集體獲得九龍坡區崗位學雷鋒標兵集體,8人獲得九龍坡區崗位學雷鋒標兵個人,選樹“九龍好人”14人、“重慶好人”1人、市五星級志愿者7人。通過打造“身邊好人”微訪談、“文明有我”好人倡議、“好人聯盟”文明勸導隊等載體,讓千余名“中國好人”“重慶好人”“九龍好人”,300余個文明集體成為文明的踐行者、帶動者。他們的故事如春風化雨,帶動更多人見賢思齊。從街頭巷尾的凡人善舉到聚光燈下的先進模范,一個個閃耀的名字共同構成了九龍坡的“文明群像”。
志愿服務深入群眾家庭。
文明城市,必須是信仰堅定、崇德向善、人民滿意的城市。從思想引領到環境改善,從文化浸潤到民生保障,九龍坡區以文明城區創建專項行動為抓手,讓城市更有溫度、更具魅力。當文明成為每一個人的自覺追求,這座城市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上游新聞記者 王渝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