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還在為是否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猶豫不決時,中國已經聯合俄羅斯率先邁出關鍵一步,12個國家正將外交壓力推向華盛頓——這把“刀”不僅架在美國脖子上,更讓東盟看到了收拾“內鬼”的機會。
條約背后的博弈:東盟的無核化決心與中俄的主動出擊
《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SEANWFZ)早在1995年12月15日就由印尼、老撾、新加坡等東盟十國簽署,成為全球五大無核區之一。然而,這份條約真正生效的關鍵,在于中美俄英法五個核大國的簽署承諾。2011年,五國曾與東盟達成初步協議,同意采取步驟簽署議定書,但14年過去,美國始終以“審查條款”為由拖延。相比之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7月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明確表示,中方作為東盟的全面戰略伙伴,始終堅定支持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并多次聲明愿意率先簽署條約議定書。俄羅斯也迅速跟進,表態只要條件滿足就簽署。
核武器(資料圖)
美國的困境:軍事霸權與地區穩定的沖突
美國的猶豫并非偶然。作為全球核武器儲備第二多、現役部署核彈頭最多的國家(1770枚,超過俄羅斯的1718枚),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直接與條約內容沖突。戰爭研究所的數據顯示,美國在菲律賓呂宋島北部部署了堤豐中程導彈系統,這是冷戰結束后美軍首次在亞太部署此類武器。更關鍵的是,美國通過《美菲共同防御條約》為菲律賓提供“核保護傘”,若簽署條約,意味著必須放棄這一特權,甚至可能被迫撤出在菲軍事力量。
菲律賓的“內鬼”角色:從盟友到博弈籌碼
菲律賓馬科斯政府上臺后,徹底倒向美國。去年4月,菲方借美菲軍演之機,允許美軍將堤豐系統留在呂宋島;今年6月,菲武裝部隊甚至公開要求部署第二套系統。這種行為不僅違背東盟集體利益,更將南海變成大國博弈的火藥桶。馬來西亞外交部長穆罕默德·哈桑在回應條約問題時明確指出:“有核大國參與將有助于維護東南亞無核化。”而美國卻成了唯一拒絕承諾的國家。
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資料圖)
中俄聯手:12國施壓下的美國困局
中國的行動遠不止口頭支持。據環球時報報道,中方已“執筆簽署”議定書,并拉上俄羅斯共同行動。這一舉動讓美國陷入兩難:若拒絕簽署,等于承認自己破壞地區無核化進程;若同意,則需重新評估在菲軍事部署,甚至可能失去對東盟部分國家的控制力。更嚴峻的是,東盟十國中除菲律賓外均支持條約,中俄的率先簽署將極大增強條約權威性,美國若繼續拖延,可能面臨國際輿論的孤立。
未來走向:條約落地或引發連鎖反應
若中美俄最終簽署議定書,東南亞無核區將從“區域性宣言”升級為具有國際法約束力的框架。屆時,菲律賓部署的美制導彈將成為眾矢之的,東盟可能借此機會重新審視與美國的安全合作。對中國而言,這不僅是維護地區穩定的勝利,更是打破美國“印太戰略”核威懾的關鍵一步。正如毛寧所言,中方愿繼續與東盟國家保持溝通——這種“溝通”背后,顯然是對美國施壓的持續加碼。
馬科斯(資料圖)
結語
從馬來西亞的爆料到中俄的迅速行動,從美國的拖延到菲律賓的挑釁,這場圍繞《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的博弈,本質上是多極化世界對單邊霸權的又一次挑戰。12個國家的耐心正在耗盡,而美國若繼續執迷不悟,恐怕真的要被“刀架脖子”簽下這份遲到的協議。東盟的“內鬼”能否被清算?南海的和平能否真正實現?答案或許就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