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7月以來,阿塞拜疆與俄羅斯的關系突然急轉直下:先是阿塞拜疆方面取消兩國議會和文化交流活動,接著該國執法人員突擊檢查俄衛星通訊社駐阿分社辦公室,拘留多名俄方記者;作為回應,俄外交部召見阿塞拜疆大使,抓捕一名阿塞拜疆籍商人和一名阿塞拜疆僑民協會會長。目前,阿俄兩國緊張關系仍未現緩和跡象。
這是2024年4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與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會面時的照片。(新華社)
【抓人成了導火索】
這次阿塞拜疆與俄羅斯鬧矛盾,始于6月27日的一場抓捕。
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偵查部門表示,俄方執法人員當天在該州的葉卡捷琳堡逮捕了6名涉嫌參與一起謀殺案的犯罪集團成員。按照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的說法,被捕的嫌疑人是“俄羅斯公民,原籍阿塞拜疆”。
有報道稱,這些嫌疑人被指與發生在2001年、2010年和2011年的謀殺案有關,而且這次抓捕行動中有2人死亡。據稱,死者是名叫齊亞丁·薩法羅夫和侯賽因·薩法羅夫的兄弟。另有說法稱,俄方這次抓捕行動逮捕了更多人員。
6月28日,阿塞拜疆外交部發表聲明,對葉卡捷琳堡事件表示嚴重關切,召見俄羅斯駐阿臨時代辦表示強烈抗議,指責俄執法部門的行為存在“法外處決”和“基于種族的暴力”。
6月30日,阿塞拜疆執法機構突擊檢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駐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分社的辦公室,抓捕了7名俄方記者,聲稱他們為“間諜”。7月1日,阿塞拜疆總檢察院宣布,已就俄執法人員在葉卡捷琳堡對阿塞拜疆公民實施的酷刑和殘暴殺害行為啟動刑事調查。
與此同時,阿塞拜疆議會宣布,不參加原定在莫斯科舉行的阿俄兩國議會交流活動;阿塞拜疆文化部宣布,取消俄方官方和民間機構在阿塞拜疆舉辦的音樂會、展覽等文化活動。對此,俄羅斯外交部在7月1日召見阿塞拜疆駐俄大使穆斯塔法耶夫,譴責阿方行為“非法且不友好”。
俄羅斯外交部 (資料片)
然而,風波并沒有就此結束,反倒進一步升級。7月1日,俄羅斯國家近衛軍拘捕了俄羅斯沃羅涅日地區最大的阿列克謝耶夫斯基市場的阿塞拜疆籍老板尤西夫·哈利洛夫,同時在葉卡捷琳娜堡的“巴庫廣場”購物中心附近拘捕了當地阿塞拜疆僑民協會會長沙欣·希赫林斯基。
其實,今年以來,阿塞拜疆與俄羅斯之間就齟齬不斷,早已為近期交惡埋下伏筆。
今年2月,阿塞拜疆以“缺乏法人實體”為由,關閉了位于巴庫的“俄羅斯之家”文化中心。5月,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代表尼古拉·瓦盧耶夫在社交媒體上批評阿塞拜疆上述決定,呼吁俄政府關注境內的阿塞拜疆僑民。
這番言論遭到阿塞拜疆議會議員阿澤爾·巴達莫夫抨擊,稱瓦盧耶夫是“進化死胡同的罕見代表,其發展停滯在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之間”。不久后,巴達莫夫在入境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州時遭到遣返,俄新社報道稱這是因為他發表了反俄和仇俄言論。
這是阿塞拜疆首都巴庫的里海沿岸風光。(新華社)
【空難事件難翻篇】
近年來,俄羅斯與阿塞拜疆關系經歷了不少起伏,其中繞不開納卡問題。圍繞納卡地區的領土爭端,阿塞拜疆曾與亞美尼亞爆發戰爭,該地區曾長期處于亞美尼亞的實際控制之下,阿亞兩國間的沖突時有發生。
這一問題在2023年9月發生轉折,在土耳其的支持下,阿塞拜疆發起軍事行動一舉奪回納卡地區,亞美尼亞步步后退,最終兩國在2023年12月發表聯合聲明,重申有意在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基礎上實現關系正?;⑦_成和平協議。2024年5月,阿亞簽署邊界劃分協定書,正式劃定兩國邊界。
在納卡問題上,俄羅斯一貫傾向于亞美尼亞,參與維和并多次從中斡旋。但阿塞拜疆奪回納卡地區時,亞美尼亞認為沒有得到俄羅斯的支持,也沒有獲得來自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集安組織)框架下的支援,遂大幅調整對俄外交,轉而加強與北約互動。
2024年8月,烏克蘭攻入俄本土庫爾斯克州之際,俄總統普京依然按計劃于當月訪問阿塞拜疆,與阿總統阿利耶夫舉行會晤。普京上一次到訪巴庫還要追溯到2018年。
可沒過多久,阿俄關系就因一場空難而跌入低谷——去年12月25日,一架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客機在從巴庫飛往俄羅斯車臣共和國首府格羅茲尼途中,在里海東岸的哈薩克斯坦阿克套附近墜毀,機上67人中有38人喪生。
這是2024年12月25日在哈薩克斯坦阿克套附近拍攝的墜機現場。(新華社)
事發后,阿塞拜疆方面表示,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外部物理和技術干擾”是導致客機失事的因素。去年12月27日,阿里耶夫向俄方提出三個要求:道歉,承認罪責,懲罰責任人并支付賠償。
12月28日,普京同阿利耶夫通電話,就失事客機曾在俄領空受到物理和技術干擾致歉。根據俄方披露的通話內容,阿塞拜疆客機按照準確的時間表飛行,其間曾多次試圖降落在格羅茲尼機場。當時,格羅茲尼等地遭烏克蘭無人機襲擊,俄防空系統正進行反擊。
12月29日,阿利耶夫再次與普京通電話。當天,阿利耶夫在接受阿塞拜疆電視臺采訪時說:“可以明確地說,客機是被俄羅斯擊落的?!彼f,由于受地面射擊,客機尾部嚴重受損;客機被電子戰手段影響而失去控制。今年2月初哈薩克斯坦方面公布的初步調查報告證實了這一說法。
近期,由于阿俄關系風波不斷,阿塞拜疆媒體7月2日播放了一段錄音,指責俄軍去年12月故意向從巴庫飛往格羅茲尼的客機開火。錄音顯示,俄國防部下達直接命令,用防空導彈襲擊這架客機。對此,俄方尚未作出回應。
2024年12月26日,阿塞拜疆政府大樓前的國旗降半旗為客機失事遇難者致哀。(新華社)
【巴庫外交再平衡】
阿塞拜疆油氣資源豐富,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也曾在1993年加入俄羅斯主導的集安組織,但在1999年退出。當時一同“退群”的還有同處于南高加索地區的格魯吉亞,以及中亞國家烏茲別克斯坦。同年,這三國與烏克蘭、摩爾多瓦組建地區組織“古阿姆集團”,烏茲別克斯坦后于2005年退出。
顯然,“古阿姆集團”現有成員均與俄羅斯關系不睦。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阿塞拜疆與烏克蘭的關系比較微妙,雙方國防、安全和情報部門高官多有互動,曾洽談聯合生產無人機、網絡安全合作等業務,簽署過軍事技術領域合作備忘錄。
去年12月阿塞拜疆航空那起空難事件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曾與阿利耶夫通電話表示慰問。今年7月1日,澤連斯基再次與阿利耶夫通電話,商定近期召開兩國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他在通話中感謝阿塞拜疆對烏克蘭的支持,并就葉卡捷琳堡事件向阿塞拜疆表達明確支持。據阿塞拜疆媒體報道,阿利耶夫在通話中感謝烏方在阿俄關系緊張期間給予的支持。
受俄烏沖突影響,歐洲為了擺脫對俄能源以來,大幅削減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隨之引發的能源危機促使歐洲尋找新的能源供應方。除了阿爾及利亞這個北非能源巨頭,阿塞拜疆也成為歐盟的可靠選項。
這是阿塞拜疆首都巴庫拍攝的“火焰塔”大廈。(新華社)
除了是能源產地,阿塞拜疆還是里海和中亞能源對外運輸的中轉樞紐。2005年,從巴庫至土耳其港口杰伊漢的管線完工。2018年,橫貫土耳其的塔納普管線完工,進而抵達歐洲。未來連接土庫曼斯坦的里海港口土庫曼巴希與巴庫的管線建成后,可直接接入阿塞拜疆-土耳其-歐洲輸氣管網,極大便利中亞的天然氣輸往歐洲。
今年4月,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卡拉斯訪問阿塞拜疆,與阿利耶夫舉行會談,這被認為是阿歐關系的一個重要節點,而能源合作尤其是天然氣供應是雙方的核心議題之一。
2022年7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訪問阿塞拜疆,雙方簽署了能源領域戰略伙伴關系諒解備忘錄,阿塞拜疆承諾到2027年將對歐天然氣供應量增加一倍以上,達到每年200億立方米。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數據,去年歐盟進口天然氣中,阿塞拜疆占4.2%。
去年12月,阿塞拜疆與格魯吉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簽署協議,建設一條海底電纜向歐盟輸送電力,預計將在2029年前正式投用。對此,阿利耶夫表示,此舉是對歐洲能源安全的重要貢獻,同時也為歐盟與阿塞拜疆之間搭建起一座新的橋梁。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