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消息,當地時間7月10日,俄外長拉夫羅夫與美國務卿魯比奧在吉隆坡會談約50分鐘,談及烏克蘭危機等議題。會談中,美方提及希望看到結束沖突的“路線圖”,俄方則拋出解決問題的“新想法”。魯比奧會后稱,這一“新想法”雖不意味著自動實現和平,卻可能為和平進程打開一扇門。雙方還就恢復雙邊經濟、人文合作等達成共識,強調將推動外交使團正常運轉及直航等事宜。
特朗普近期動作頻頻。他透露將于7月14日就俄羅斯問題發表“重大聲明”,此前已表態要進一步武裝烏克蘭。其團隊計劃首次動用“總統提用權”,從美軍武器庫調撥價值約3億美元的裝備援烏,具體清單待確定,可能包含“愛國者”導彈和中程火箭。援烏模式有新變化。特朗普明確,美國將武器送至北約,再由北約轉交烏克蘭,相關費用由北約全額支付。這與拜登時期的援助方式不同,凸顯出特朗普政府在對烏支持上的利益考量。
澤連斯基(資料圖)
烏克蘭對此反應積極。澤連斯基為配合特朗普政府,同意撤換駐美大使馬爾卡羅娃。馬爾卡羅娃在拜登時期與美方關系良好,卻遭特朗普盟友批評與民主黨過從甚密。烏方已著手磋商新任大使人選,總理什梅加爾、副總理斯特凡尼希娜等均在考慮之列。美國對烏援助的“誠意”存疑。目前美方運送的多為155毫米炮彈和“海馬斯”火箭炮用戰術導彈,數量和進度未公開。
澤連斯基急需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彈藥,特朗普僅承諾提供10枚。要知道,洛馬公司一年能生產550發該型導彈,計劃提升至600發,10枚的數量對烏克蘭防空而言杯水車薪。俄軍在前線動作不斷。連續多日加大對烏克蘭的空襲規模,無人機和彈道導彈襲擊范圍覆蓋基輔等多地,且選擇在凌晨發動襲擊,給烏方造成極大困擾。烏克蘭防空部隊因彈藥耗盡,已無法像沖突初期那樣宣稱攔截所有來襲目標。
特朗普(資料圖)
俄羅斯的軍事生產能力不容小覷。普京曾稱,沖突爆發后,俄彈藥產量增長14倍,無人機增長4倍,導彈產量更是北約國家總和的10倍。北約秘書長呂特也承認,俄羅斯三個月的彈藥產量相當于整個北約一年的三倍。這使得俄軍在戰場上保持著持續的壓力。歐洲方面,馬克龍訪問英國期間,法英達成協議,計劃在烏克蘭部署5萬人,并協調核威懾力量。
歐盟27國聯合美國、烏克蘭共29國,對中國在俄烏問題上的立場高度關注,甚至不允許中國“插手”支持俄羅斯。馮德萊恩稱中國對俄的“支持”危害歐洲,澤連斯基更是制裁多家中國企業。俄美關系的走向影響著俄烏局勢。特朗普上臺初期對普京多有吹捧,如今因普京拒絕其調停建議且堅持推進軍事目標而關系惡化。特朗普曾在私人場合威脅要“轟炸莫斯科”以阻止俄軍行動,雖其真實性存疑,但也反映出雙方矛盾的尖銳。
躲避俄空襲的基輔民眾(資料圖)
俄羅斯并未向中國求助。拉夫羅夫與王毅在吉隆坡會面時,更多討論的是伊朗核問題,對烏克蘭問題提及甚少。普京計劃今年秋天訪華,屆時可能會就沖突問題與中方深入溝通,但未來兩個月俄羅斯能否頂住特朗普的壓力,仍是未知數。俄烏沖突的結局愈發撲朔迷離。美國的介入程度成為關鍵變量,而俄羅斯的強硬態度和軍事能力,烏克蘭的抵抗意志和外部援助,都在共同塑造著沖突的走向。各方勢力的博弈還在繼續,這場沖突帶來的影響正不斷向全球擴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