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11日報道(文/張熠檸 陳向陽)時值中國與埃及關系蓬勃發(fā)展之際,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7月10日舉辦首次中埃古代文明對話會,并發(fā)布《中埃古代文明對話會——黃河與尼羅河文明合作倡議》。
此次對話會吸引了中埃兩國文化、學術及外交領域近90位嘉賓。據山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介紹,這也是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歷史上首場中國與阿拉伯文明主題的平行論壇。
此次對話會實現了黃河文明與古埃及文明的人文交響,是落實全球文明倡議、推動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存與和諧發(fā)展的務實舉措。會上發(fā)布的《倡議》強調深化文明互鑒、加強考古文博合作及拓展人文經濟紐帶,推動文明智慧轉化為發(fā)展動力,為人類多元文明共同繁榮提供示范。
來自中國山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語言大學,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盧克索大學、盧克索博物館,以及英國杜倫大學等學術機構的專家學者就“文明和合:從交流互鑒到共生未來”“考古合作:點亮文明交流新旅程”“大河文明: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三大議題展開腦力激蕩。
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埃方院長哈桑·拉杰布強調,儒家“和而不同”思想與古埃及“瑪亞特”(真理、公正、秩序)理念在追求社會和諧、道德規(guī)范上深刻相通。他分享了孔子學院在促進中埃青年文化交流、增進相互理解方面的實踐成果,呼吁加強教育合作平臺建設,推動文明互學走向共建。
北京語言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全球南方研究院)院長徐寶鋒教授表示,中埃作為兩大古老文明,其關系最深厚的底色在于文明的互鑒與休戚與共,中埃應堅定文化主體意識,共同構建“全球南方文明話語體系”,以文明對話為支點打造新型人文共同體,共同講好“人類的故事”。
據山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介紹,本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期間選擇埃及作為深度對話伙伴,是基于中埃文明的共通性與中埃合作的現實性雙重考量。當前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宏偉藍圖下,山東與埃及的合作成果豐碩:海爾智造、中國重汽扎根埃及;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青島港灣職業(yè)技術學院與埃及高校深耕文化、共育人才。此次對話會立足深厚的歷史淵源與豐碩的現代合作成果,激活古老智慧,探索中國與埃及如何攜手為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創(chuàng)新性的“文明方案”。
北京語言大學國別和區(qū)域研究院院長羅林教授送給埃及盧克索博物館館長阿拉·埃爾·門沙維的禮物:中文意為“互惠”的阿拉伯文書法卷軸。(張熠檸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