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埃及不久前悄悄證實裝備紅旗-9BE的情況下,又傳來了埃及已經秘密裝備10架WJ-700無人機的消息。如果考慮到三年前就曾有大買家,動用數億美元采購WJ-700,并支付巨額修改費用,這個故事就更有趣了。
紅旗-9BE與WJ-700:埃及防空體系的“雙保險”
在埃及首都開羅西北方向的沙漠深處,一套套涂著迷彩的紅旗-9BE防空系統正悄然進入戰備狀態。這些來自中國的遠程防空導彈,配備了HT-233相控陣雷達,能夠同時追蹤300公里內的100個空中目標,并自動篩選出6個最具威脅的目標進行攔截。
埃及退役少將法拉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紅旗-9BE的性能“完全可以與俄羅斯S-400比肩,而價格卻只有后者的一半”。這種高性價比在埃及財政捉襟見肘的當下尤為重要——2024年埃及軍費僅46億美元,卻要維持覆蓋100萬平方公里國土的防空網絡。
更關鍵的是,紅旗-9BE解決了埃及防空體系的致命短板。此前埃及依賴的俄制S-300V4存在“三個導彈營覆蓋五個軍區”的尷尬局面,首都開羅周邊的防空密度甚至不如以色列的一個空軍基地。
而一套紅旗-9BE系統的雷達覆蓋范圍可達21萬平方公里,相當于40個老式S-75M導彈營的效能。這種“以一當十”的能力,讓埃及首次具備了覆蓋西奈半島、蘇伊士運河等戰略要地的能力,甚至能將以色列特拉維夫的空域納入射程。
就在紅旗-9BE悄然部署的同時,埃及西部沙漠的空軍基地里,10架WJ-700無人機完成了最后的調試。這種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制的高空高速無人機,擁有15000米的升限和20小時的滯空時間,其模塊化設計允許在偵察、察打一體、反輻射攻擊三種模式間快速切換。
三年前埃及為這批無人機支付了數億美元的采購費用,并提出了定制化需求——比如強化對紅海海域的監控能力。如今這些無人機已開始執行常態化任務:它們每天從盧克索基地起飛,沿著紅海海岸線巡航,機翼下掛載的AR-1導彈隨時準備對可疑目標發動攻擊。
WJ-700的價值遠不止于戰術層面。其配備的合成孔徑雷達能穿透云層,在夜間也能生成高分辨率的地面圖像,這對監控利比亞、蘇丹等動蕩鄰國的局勢至關重要。
更值得關注的是,WJ-700與紅旗-9BE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無人機發現的目標數據可通過戰術數據鏈實時傳輸給防空系統,形成“發現即摧毀”的閉環打擊鏈。這種體系化作戰的雛形,讓埃及的防空網絡從“被動挨打”轉向“主動防御”。
從“應急采購”到“戰略依賴”:埃及軍購的深層邏輯
埃及選擇中國武器的背后,是一場長達八年的戰略博弈。早在2017年埃及防務展上,中國代表團就向埃方展示了紅旗-9BE的模型,但當時埃及仍對俄制裝備抱有幻想。
轉折點出現在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因戰爭消耗無法按時交付S-400,德國IRIS-T防空導彈也因歐盟制裁被迫取消訂單,甚至印度的“阿卡什”防空系統在測試中暴露出“雷達故障率高達60%”的致命缺陷。被逼入絕境的埃及,最終在2024年與中國簽署了首份紅旗-9BE采購協議。
這種“被逼無奈”的選擇,卻意外打開了埃及軍購的新局面。紅旗-9BE在巴基斯坦的實戰表現,成為最具說服力的“廣告”。2025年印巴沖突期間,巴基斯坦部署的紅旗-9BE成功攔截了印度發射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導彈,甚至在7日凌晨的戰斗中,一枚紅旗-9BE導彈在181公里外擊落了印度空軍的“陣風”戰機。
這種“實戰帶貨”的效果,讓埃及軍方徹底打消了疑慮。隨后運-20運輸機多次飛抵埃及,將成箱的導彈和配套雷達組件卸下,而埃及軍方派遣的伊爾-76MF運輸機從中國返回時,機腹下掛載的正是經過實戰檢驗的防空作戰數據模塊。
在無人機領域,埃及的選擇同樣充滿戰略考量。三年前采購WJ-700時,埃及提出了兩項特殊需求:一是增強對紅海海域的反艦能力,二是兼容埃及國產的“穆巴拉克”數據鏈系統。中國工程師為此重新設計了無人機的任務艙,使其能夠攜帶C-705KD空艦導彈,并通過軟件升級實現與埃及指揮系統的無縫對接。
這種“量體裁衣”的服務,讓埃及軍方嘗到了甜頭——相比美國MQ-9“死神”無人機高達1.2億美元的單價,WJ-700不僅價格低40%,還能根據需求隨時調整作戰功能。
殲-35E懸念:埃及能否成為中國五代機的“第一個客戶”
在埃及盧克索空軍基地的機庫深處,一幅巨大的中東地圖前,空軍將領們正圍繞著一個模型展開討論。模型上棱角分明的隱身設計和內置彈艙,正是中國最新推出的殲-35E戰斗機。
這種被西方稱為“廉價五代機”的先進裝備,單價僅8000萬-1億美元,卻具備與美國F-35相當的隱身性能和超視距作戰能力。更讓埃及軍方心動的是,殲-35E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可與紅旗-9BE的雷達數據共享,形成“空地一體”的作戰網絡。
事實上,埃及對五代機的需求已迫在眉睫。以色列空軍的F-35I戰斗機頻繁進入敘利亞領空執行任務,其隱身性能讓埃及現有的俄制雷達形同虛設。
而埃及空軍主力的F-16Block52戰斗機,因美國限制無法升級發射AIM-120中距彈,在面對F-35時幾乎沒有還手之力。這種“代差”壓力,讓埃及軍方在2025年中埃建交紀念活動上,特意將殲-35E的模型與殲-10CE擺放在一起,釋放出明確的采購信號。
但殲-35E的出口之路并非坦途。埃及目前正在推進的FA-50教練機采購計劃,可能成為最大障礙。韓國承諾向埃及轉讓生產線,未來100架FA-50的總價值接近40億美元,這幾乎占據了埃及年度國防預算的絕大部分。
不過這種局面正在發生變化——印巴空戰中殲-10CE的優異表現,讓埃及軍方開始重新評估裝備優先級。有消息稱,埃及已將FA-50的采購數量從100架削減至36架,騰出的預算可能轉向殲-35E。
更深層的博弈在于體系兼容。埃及現有的F-16機隊依賴美國的后勤體系,而殲-35E需要全新的維護設施和人員培訓。中國為此提出了“雙軌制”方案:一方面幫助埃及建立獨立于美制體系的維修中心,另一方面提供L-15教練機作為過渡機型,確保飛行員能平滑過渡到五代機操作。這種“授人以漁”的策略,與美國在軍售中附加的政治條件形成鮮明對比,也讓埃及看到了擺脫外部控制的希望。
信息來源:廣聯航空:持續加大低空場景應用技術研發投入 聚焦低空物流等細分領域
2025-07-10 證券時報e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