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王毅外長的歐洲行,本來是想和歐洲搞好關系,促進中歐兩方經貿合作的,但是歐盟根本不領情,蹬鼻子上臉,在俄烏沖突、中歐經貿和稀土問題上連續向我國發難,一點兒都沒有友好的意味。
在王毅外長離開歐洲,開啟東南亞之行的時候,歐洲更是對我國下狠手。
據悉,日前歐洲議會以表決方式譴責我國限制稀土出口,最終523票贊成、75票反對、14票棄權的投票結果,通過譴責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動議,決定抵制中方利用稀土迫使歐盟做出讓步的意圖。
不止如此,歐盟還公布化工、醫療和儲備領域三項對華去風險提案,旨在通過加強貿易防御、回流和多樣化的方式,來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顯然,歐盟這么做,就是想要和美國一道,給我國施加壓力,逼迫我國做出讓步。馮德萊恩或許臆想出來的場景就是:“美歐聯手,所向無敵,中國必然會讓步”。
但是,讓歐洲沒有想到的是,一向以“反華先鋒”著稱的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居然與我國王毅外長正式舉行面對面會晤。
考慮到盧比奧還在我國制裁名單內,此次中美外長會晤,僅僅從形式上來看,就是中美關系不小的突破,暗示中美關系走向緩和,甚至可能在為特朗普訪華做出進一步的鋪墊。
那么,從博弈角度來看,只要中美博弈的強度下降,歐洲獲利的空間就會被大幅度壓縮。
畢竟,現在美歐在關稅問題上存在很大分歧,考慮到特朗普對加拿大都出手,征收重稅,歐洲也無法幸免。這個時候,歐洲如果還是堅持與我國為難,那么歐洲的未來只會更加艱難。
對于歐洲,我們想說,從巴黎統籌協會到瓦森納協議,歐洲對中國進行尖端技術禁運,稀有物資禁用,武器禁用,自1952年算起,已經七十多年。但是,時移事異,如今的歐洲,已經不是曾經的歐洲,如今的中國也已經不是一百多年的中國,如果歐洲還是保持對華優越感,單方面想要讓中國讓步,兩個字:妄想!
對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來說,如果歐洲最終淪為中美混合雙打的局面,那么一定是歐洲的災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