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7月10日-11日在北京舉行。來自約14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00多位中外嘉賓,圍繞“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 共促世界和平發(fā)展”這一主題展開深入交流。多位外國嘉賓在接受總臺環(huán)球資訊廣播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同文明間應當彼此尊重、交流互鑒。
“2019年我們的王儲穆罕默德訪問中國的時候,將中文納入我們的國民教育體系,說明兩國的關系會越來越緊密,所以我就開始選中文專業(yè)。”
與會嘉賓、沙特青年艾哈邁德·蘇萊曼·阿爾海法尼告訴記者,學習中文的經(jīng)歷讓他感受到了語言對于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性。
艾哈邁德·蘇萊曼·阿爾海法尼
阿爾海法尼:“我覺得可以促進兩國的年輕人學習彼此的語言,因為語言是文明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如果兩國的年輕人能直接對話,會更容易把兩國的文化歷史互相傳播。”
保加利亞前副議長、國民議會教育和科學委員會主席安德雷伊·喬爾巴諾夫則認為,進行文明對話非常重要,因為這是人們加強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徑。
安德雷伊·喬爾巴諾夫
喬爾巴諾夫:“文化交流也是打開人們心門的最簡單的方法。所以我們應當從文化交流做起。當然,進行科技領域的交流也非常重要。保加利亞科學家們參加了不少中國發(fā)起的科技項目,這也非常有幫助。”
埃及外交部前副部長助理馬吉德·雷法特·阿布馬格德認為,沒有哪種文明高人一等,文明之間貴在交流互鑒。
馬吉德·雷法特·阿布馬格德
阿布馬格德:“一件夾克適合所有人的時代已經(jīng)結束了。沒有誰能真的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我們必須為自己的文明感到自豪。應當為我們自己的歷史、我們自己的文明以及我們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感到自豪。”
國際戲劇協(xié)會執(zhí)委會成員、津巴布韋青年導演洛伊德也認為,不同文明應當相互尊重、包容共存。
洛伊德
洛伊德:“用飛機來打個比方:我們來自不同的文明,擁有不同的視角,無論貧富,現(xiàn)在我們在同一架航班上,希望抵達我們共同的目的地。所以,我們應當尊重彼此的文化,尊重彼此的價值。沒有誰比其他人更優(yōu)越,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不同文明可以因共同的和平而共存。”
記者丨朱宛玲
簽審丨李琳
監(jiān)制丨蔡耀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