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1955年那次授銜特別隆重,十大元帥、十大將的名字家喻戶曉
但你們知道嗎?這么重要的授銜名單,是由五個人牽頭擬定的。
這五個人是誰?他們為啥能擔這么大的責任?今天就跟大家好好嘮嘮。
彭德懷
要說這五個人里最有名的,那肯定是彭德懷彭老總。咱們老百姓都知道,彭老總脾氣直、打仗狠,是個響當當的硬漢子。
彭老總出身苦啊,小時候家里窮得揭不開鍋,當過放牛娃、煤窯工,后來才參軍。
1928年,他帶頭發動了平江起義,帶著部隊上了井岡山,創建了紅五軍和紅三軍團。
從那以后,他跟著毛主席南征北戰,打鬼子、打國民黨,還去朝鮮跟美國大兵較量。
論戰功,他是十大元帥之一;論資歷,他從紅軍時期就是重要領導人
為啥讓他當評銜小組的總負責人?因為他公道。
彭老總最見不得拉關系、搞偏袒。
有一次,他老家的親戚來找他要官,他直接說:“革命不是為了當官發財,你要是想享清福,就別打這個主意!”
這種剛正不阿的性格,最適合主持評銜這種敏感工作。
那時候朱總司令忙著全國的工作,抽不開身,毛主席就說:“德懷同志最合適。”
彭老總接到任務后,沒日沒夜地看材料、聽匯報,對每個將領的戰功、職務都仔細琢磨。
他常說:“評銜是給功勞打分,不能讓老實人吃虧,也不能讓投機的人占便宜。
就沖這份認真勁兒,全軍上下都服氣。
羅榮桓
在評銜小組里,羅榮桓羅帥是彭老總的好幫手。如果說彭老總擅長打仗,那羅帥就是做思想工作的一把好手。
羅帥是大學生出身,早年在青島大學讀書,后來跟著毛主席參加了秋收起義。
從那以后,他就一直做政治工作,給戰士們講革命道理,幫大家解決思想問題。
抗日戰爭時期,他在山東根據地,一邊打仗一邊搞生產,老百姓都說:“羅司令來了,咱們心里就踏實。”
1952年,中央剛開始評定將領級別時,就是羅帥負責的。
他干這事兒有個特點:細致
每個將領的經歷、貢獻,他都記得清清楚楚,哪個同志受過傷、立過啥功,他都能說出個一二三。
有一回,一個參加過長征的老團長覺得自己軍銜低了,心里不痛快,羅帥就親自找他聊天,從長征時的艱難說到現在的和平,最后老團長抹著眼淚說:“我聽黨的,不鬧了。”
為啥彭老總需要羅帥幫忙?因為評銜不只是看軍事功勞,還要看政治表現。
羅帥常說:“軍銜是榮譽,更是責任。思想不過關,軍銜再高也沒用。
他在小組里,專門負責審查將領的政治覺悟、群眾關系,確保評出來的軍銜讓大家心服口服。
最后三位
除了彭老總和羅帥,評銜小組里還有三位重要成員,他們都是做思想工作的能手,分別是徐立清、宋任窮和賴傳珠。
1. 主動降銜的徐立清
徐立清將軍是紅四方面軍出來的,早年打仗特別猛,當過師長、軍長。
解放戰爭的時候,他轉到政治工作崗位,沒想到一樣干得漂亮,最后當上了兵團司令。
按他的資歷和職務,完全可以授上將軍銜,可他卻跟組織說:“現在國家還窮,軍銜低一點沒關系,只要能為人民服務就行。”
最后他主動要了中將軍銜。
徐立清在評銜小組里,專門負責跟將領們談心。
有的同志對軍銜有想法,他就耐心解釋:“當年長征時,好多同志連名字都沒留下,咱們能活到今天,就該知足。”
經他這么一說,好多人都想通了。
2. 毛主席信任的宋任窮
宋任窮是跟著毛主席參加秋收起義的老革命,從井岡山時期就跟著毛主席打天下
毛主席常說:“任窮同志可靠,讓他管思想工作,我放心。”
宋任窮在評銜小組里,主要負責審查將領的歷史背景。
那時候有不少將領來自不同的部隊,有的參加過紅軍,有的是起義過來的,宋任窮就一個個查檔案、找證人,確保每個人的歷史清楚明白。
他常說:“評銜是個精細活,差一點都可能委屈同志。”
有一次,他發現一位起義將領的戰功被漏記了,趕緊讓人補上,最后這位將領被公正地授予了合適的軍銜。
3. 羅帥的得力助手賴傳珠
賴傳珠是江西人,跟著毛主席、朱總司令打過贛南戰役,后來一直跟著羅帥做政治工作,是羅帥最信任的助手之一。
在評銜小組里,賴傳珠主要負責整理資料、統計數據
那時候沒有電腦,所有資料都靠手寫,賴傳珠就帶著幾個工作人員,每天趴在桌子上寫啊算啊,光是將領的簡歷就整理了幾百本
有一回,彭老總要看某個將領的詳細經歷,賴傳珠不到半小時就把資料送到了,彭老總夸他:“你這腦子,比檔案柜還清楚!”
賴傳珠常說:“咱們做的是幕后工作,但每一個字都關系到同志的榮譽,馬虎不得。”
他整理的資料準確又詳細,給評銜工作幫了大忙。
為啥是這五個人?說說背后的講究
現在咱們回頭看看,為啥中央會選這五個人組成評銜小組?我覺得有這么幾個原因:
第一,他們資歷深、功勞大。
彭老總和羅帥都是十大元帥,徐立清、宋任窮、賴傳珠也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他們說話有分量,大家愿意聽。
第二,他們代表了不同的部隊。
彭老總來自紅三軍團,羅帥來自紅一方面軍,徐立清來自紅四方面軍,宋任窮參加過秋收起義,賴傳珠來自贛南蘇區。
這樣一來,各個“派系”的將領都能在小組里找到“代言人”,評銜的時候不容易有偏見。
第三,他們性格互補。
彭老總剛正,羅帥細致,徐立清謙遜,宋任窮穩重,賴傳珠踏實,這樣的組合既能把控大局,又能處理細節,還能做好思想工作,啥問題都能解決。
那時候評銜小組每天都開會到深夜,有時候為了一個將領的軍銜,能爭論幾個小時。
但不管怎么爭,他們都有一個原則:一切從革命事業出發,一切從團結出發。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原則,1955年的授銜才辦得那么公正,那么讓人信服。
結語
授銜儀式的那枚軍銜徽章上,凝結的是無數人的血與汗,是新中國對功臣的尊重。
而這五個人,就像“公正使者”,用他們的擔當和智慧,給每一份功勞都貼上了合適的“標簽”。
老一輩革命家心里裝的不是自己的名利,而是整個國家、整個軍隊。
彭老總為了評銜公正,連自己的親戚都不照顧
徐立清主動降銜,把機會讓給別人
羅帥、宋任窮、賴傳珠沒日沒夜地工作,就為了讓每個同志都滿意。
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正是咱們今天應該傳承的。
(參考資料:《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史》《彭德懷傳》《羅榮桓傳》《徐立清傳》《宋任窮回憶錄》《賴傳珠日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