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中部,藏著一個叫基里巴斯的島國,它就像被地圖遺忘了一樣,沒多少人聽說過。它陸地面積僅有811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北京朝陽區的一半大小,卻擁有35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專屬經濟區,海域面積大得超乎想象。
從地理跨度上看,基里巴斯的遼闊令人驚嘆。東西方向上,這個島國橫跨了近3000公里的廣袤海域,相當于從北京到廣州距離的兩倍多;在南北方向上,它縱跨約1300公里,從北緯4°延伸至南緯11°,幾乎觸及赤道兩側的熱帶輻合帶。全國由33個大小島嶼組成,三大群島在太平洋上呈扇形鋪展,最東端的圣誕島與最西端的巴納巴島,直線距離幾乎跨越了四分之一條赤道,這種超遠距離的分布,使得基里巴斯成為全球國土分布最分散的國家之一。
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基里巴斯同時擁有了熱帶珊瑚礁與赤道低氣壓帶的獨特氣候。群島北端的菲尼克斯群島常年受赤道暖流影響,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之一;南端的萊恩群島則因南赤道暖流的沖刷,形成了獨特的海洋生態系統。其中21個島有常住居民,分屬吉爾伯特、菲尼克斯和萊恩三大群島。2022年,基里巴斯總人口為122,745人,90%以上屬密克羅尼西亞人種。他們的生活和海洋緊密相連,擅長航海、捕魚,有著獨特的海洋文明。
英國《國家地理》曾做過調查,92%的亞洲受訪者都沒聽過“基里巴斯”。但要是打開時區地圖,你會震驚地發現:它的首都塔拉瓦比東京早4小時迎來日出,比美國夏威夷早23小時進入新一天。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1995年,基里巴斯讓國際日期變更線拐了1700公里的大彎,成為地理課本里絕無僅有的“時間例外”,也成了地球上每天最早迎接陽光的地方。
很久很久以前,基里巴斯的島上住著波利尼西亞人,他們靠看星星和潮汐捕魚生活,用貝殼和椰子葉記錄日子。后來英國殖民政府來了。1892年,英國殖民當局下了一道命令,把萊恩群島劃到日期線東邊,導致這些島嶼和首都塔拉瓦永遠差一天。東邊島嶼過圣誕節時,西邊還在過平安夜,這種奇怪的情況持續了87年。殖民政府這么做是為了方便統治,當時萊恩群島的孩子上學都得學特別的算法:當他們算“昨天的作業”時,其實在算首都“明天”的內容。這些被偷走的時間,加起來超過十年。直到1979年基里巴斯才獨立,成了一個真正的國家。
剛獨立時,總統塔巴伊在演講里說:“我們要把屬于自己的今天奪回來!”1995年,他推動通過法案,把日期線從180°經線往東移到150°W 。聯合國資料顯示,這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由國家主動改變日期線,堪稱“時間政治學”的典型例子。法令生效那晚,萊恩群島的鐘表從12月31日23:59直接跳到1月1日00:00,他們用“跳過一天”的方式,把被殖民搶走的時間“拿”了回來。現在塔拉瓦總統府墻上還掛著兩張地圖,舊地圖的殖民邊界旁邊用紅筆寫著:“1995,時間回家了”。
基里巴斯經濟不算發達,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嚴重依賴外國援助 。國內生產力較低,磷酸鹽礦在獨立時就已枯竭,經濟主要依賴椰干和漁業出口,外國漁船向基里巴斯政府繳納的捕魚執照費,也是政府主要外匯來源之一。基里巴斯還利用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地理優勢來發展旅游業,規模雖小,卻是重要的4。2022年,基里巴斯國內生產總值為2.2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820美元。
基里巴斯最高海拔只有2.8米,聯合國2024年報告顯示,它的海岸線每年后退0.5米。在南塔拉瓦的防波堤上,漁民們用珊瑚碎石刻下標記:2.8米處寫著“東14區”,2.3米處寫著“東13區”,這是用海拔比喻時區危機:如果海水再漲0.5米,這個“最早日出的國家”可能就沒有“東14區”了。更特別的是當地的“潮汐時區”:漲潮時,人們按祖先看星星的方法算時間;退潮后,才用鐘表的時間。在貝尼奧夫島,老人用椰子葉編的日歷上同時記著兩種時間:公歷年份旁邊,用貝殼數表示老輩人傳下來的月份。這種“雙重計時”就像基里巴斯的生存寫照:既要和海水爭土地,也要守著老輩人傳下來的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