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
你在一個清朗的夏夜,望著繁密的閃閃群星,有一種可望不可及的失望吧。我們真的如此可憐嗎?不,決不!我們必須征服宇宙。
——錢學森
寫下這段激情飛揚的文字的錢學森年僅24歲,但征服宇宙的夢想卻執著地在他心里發芽,生長,壯大,一天天地把他的枝蔓伸向浩瀚的天空。從那時起,他的夢想就跟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夢想緊密地聯系到了一起。當中國人自己的火箭導彈沖向云霄,當中國人乘坐自己的飛船在太空漫步時,中華兒女揚眉吐氣,熱血沸騰。這一切,都與當年那位青年征服宇宙的雄心壯志息息相關。
2007年9月5日出版的英國《新科學家》雜志評出十大有影響力的太空思想家,錢學森與俄羅斯火箭先驅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并列其中。
2008年1月6日,美國《航空和空間技術周刊》將錢學森評為2007年度人物。評述文章認為,由于他在中國奠定的基礎,2007年,世界空間力量的格局由此改變。
錢學森28歲時就成為世界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在空氣動力學方面取得很多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提出了跨聲速流動相似律,并與導師馮·卡門一起,最早提出高超聲速流的概念,為飛機在早期克服熱障、聲障,提供了理論依據,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高亞聲速飛機設計中采用的計算公式是以他和導師名字命名的“卡門-錢學森公式”。
錢學森在作報告
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于核火箭的設想;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錢學森還是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研究工作的先驅者。錢學森在加州理工從事洲際太空飛行器設計,他的設計啟發了后來的X-20試驗機——這是后來美國太空飛船的先驅。
1956年,錢學森向國家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繪制了第一張藍圖。由他領銜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也是中國空間技術的搖籃。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科學等。在錢學森的努力帶領下,中國第一枚液體探空火箭、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地導彈、中國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導彈、中國首次導彈與原子彈“兩彈結合”的導彈核武器、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衛星、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和潛艇水下發射導彈相繼發射成功。他提出建立導彈航天測控網的概念、啟動了遠洋測量船基地建設工程……
錢學森與毛主席
錢學森為實現我國國防尖端技術的新突破建立了卓越功勛,他用一個個“第一”,為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樹起一座座里程碑,他用有限的生命和科技的力量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國的“最強音”。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工程系的網頁上,有一個“加州理工傳奇”的專頁,推介這個全球頂尖學院6位傳奇科學人物。其中之一是錢學森。
對錢學森的評價說:“他是一位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和控制論專家。他為火箭科學和工程控制論的創建做出過貢獻。他被從麻省理工學院招聘過來,加入到馮·卡門的航空實驗室研究生團隊,包括噴氣推進實驗室。錢學森后來返回中國,為中國的導彈和航天計劃做出重要貢獻。”
在名人榜首位的錢學森導師馮·卡門,這樣評價自己的學生:他是當時美國處于領導地位的第一流火箭專家,后來成了世界聞名的新聞人物。錢學森作為加州理工學院火箭小組的元老,曾在二次大戰期間對美國火箭研究作出重大貢獻。他是一個無可置疑的天才,他的工作極大地推動了高速空氣動力學和噴氣推進科學的發展。他的這種天資是我不常遇到的。我發現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賦的數學才智。人們都這樣說,似乎是我發現了錢學森,其實,是錢學森發現了我。
美國海軍次長丹·金布爾評價:無論在哪里,錢學森都值五個海軍陸戰師,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
美國火箭專家克拉克評價:中國歸國學人當中,無人重要性能出錢學森其右。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蓋福特·史蒂夫評價:錢學森在美國的成績很好,但不足以令人折服,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貢獻才真正了不起。
合眾國際社記者羅伯特·克萊伯評價:正是因為有了錢學森,中國才在1970年成功地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由他負責研究的火箭,正使中國成為同蘇聯、美國一樣能把核彈頭發射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國家。
2008年1月6日,美國《航空和空間技術周刊》將錢學森評為2007年度人物。評述文章認為,由于他在中國奠定的基礎,2007年,世界空間力量的格局由此改變。
錢學森在授獎儀式
毛澤東主席評價:美國人把錢學森當成5個師,在我看來,對我們說來錢學森比5個師的力量大多啦。
周恩來總理評價:中美大使級談判歷時15年,雖然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但我們要回了一個錢學森,單就這件事來說,會談是值得的,有價值的。
2007年,錢學森榮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詞中這樣寫道:
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作者簡介:王文華,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814廠,高級工程師,錢學森研究者,科普作家。
內容為【科技導報】公眾號原創,歡迎轉載
白名單回復后臺「轉載」
《科技導報》創刊于1980年,中國科協學術會刊,主要刊登科學前沿和技術熱點領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權威性的科學評論、引領性的高端綜述,發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完善科技管理、優化科研環境、培育科學文化、促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決策咨詢建議。常設欄目有院士卷首語、科技新聞、科技評論、專稿專題、綜述、論文、政策建議、科技人文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