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銀川市發布了2024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情況表。在表單中可以看到,無論是私營還是非私營單位,采礦業的工資收入跟各自的平均工資相比,用“斷檔式”領先來比喻,一點不為過。
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63834元,采礦業的工資達到了111266元;
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29940元,而非私營單位的采礦業的工資達到了233916元;
比較之下,差距幾乎達到了一半,這也讓人想起那句形容有錢的話:“家里有礦!”
確實,銀川有礦!礦就是能源,能源就是礦!這說明了銀川的經濟支柱中的支柱,就是能源!
而這個采礦業的"高薪神話"背后,實則折射出區域經濟發展的深層邏輯。在寧夏"煤電化一體化"的產業布局下,賀蘭山腹地的煤炭資源開發催生了大量高附加值崗位。技術人員操作智能化采掘設備的場景,正在取代傳統礦工揮鏤掄鎬的刻板印象。
比如,某大型能源企業礦的招聘信息顯示,自動化控制系統工程師崗位年薪普遍超過25萬元,這還不包括井下作業補貼和安全生產獎金。
但這份"帶土的金飯碗"也暗藏隱憂。從業者普遍反映,礦區三班倒的工作節奏與城市生活的割裂,使得高薪背后是親情賬單的持續透支。同時在銀川的統計數據中也發現,銀川的銀行的存款又增加了!
經濟層面威記不懂怎么說清楚,但是要是換成能聽懂和簡單直白的表達,那就是這部分高收入人群的錢花不出去,只能是存銀行!
那么問題來了,支撐銀川消費市場的,誰是主力軍?自然是那些收入相對較低的群體了。這部分人群,生活是精打細算,花錢也是如此!
而商家在撼動不了高收入群體的“花錢欲望”的時候,那么刺激低收入人群消費也就勢在必行。因為對于這部分人群來說,生活支出是必須。于是各類促銷活動就層出不窮。而為了配合,地方發放消費券則是為了讓這部分人群有更省錢的感覺,“多買多省”就成為了根深蒂固的觀念。
這樣,消費市場也就活躍了起來!
然而,這種消費刺激模式正面臨新的挑戰。隨著電商平臺大數據殺熟、直播帶貨套路等新型消費陷阱的出現,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行為反而更趨謹慎。有店家發現,如今顧客即便領到滿300減50的消費券,也要反復比價線上渠道后才決定是否買單。這種"券后焦慮"現象,使得傳統促銷手段的邊際效益持續遞減。
與此同時,采礦業高收入群體積蓄的"堰塞湖效應"逐漸顯現。在商業理財中發現,這部分高收入人員儲蓄和投資的力度在加大。更有一部分最直接拿著錢外溢,比如說在子女讀書工作的地方重新買房
面對雙重困境,銀川正在探索"薪火相傳"的轉型路徑。讓高收入者變成不僅是存款數字的持有者,更可以成為城市品質生活的創造者。簡單來說,就是試圖將地下財富轉化為地面活力。這種微妙的變化,正在重塑著銀川的經濟毛細血管。
說得簡單,怎么做?
或者,努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工資是一條很好的路子。據說低收入者是每增加100元收入,則有60-90元用于消費。因為,提升低收入者收入是激活消費的“乘數效應放大器”。光是靠消費券,恐怕推動效果沒那么明顯。
所以,銀川加油!
這里是寧夏!發現寧夏之美,感受寧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翻起塵封的記憶,記錄寧夏的人文歷史!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