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里約熱淚奴
一
有兩件舊聞,放在一起來看,令人頗有些感慨。
一件是,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個視頻,兩個人看完某愛國電影后,在影院直接打起來。
據(jù)說是因為對電影有不同觀點,兩人不知怎么說著說著就掐了起來,先動口再動手,兩人為捍衛(wèi)自己的觀點而展開了激烈對決。
想起了一則叫《煮酒論導(dǎo)彈,獲刑三年半》的報道。
某年8月,黑龍江杜爾伯特縣人民法院審結(jié)一起故意傷害案,因“席間閑聊”引發(fā)打斗,被告人李某以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報道寫道:
李某和王某是同村村民又是親屬關(guān)系,今年3月,王某表兄在家中宴請同村親友,王某、李某等8人參加。聚餐從中午12點一直持續(xù)到下午3點,酒過三巡,席間話題從種子聊到化肥,從春種聊到秋收,不亦樂乎。這時有人把話題聊到了軍事問題上,就中國的導(dǎo)彈和美國的導(dǎo)彈哪個更厲害的問題爭執(zhí)了起來。
結(jié)果,李某眼見爭不過,情緒失控,借著酒勁操起桌上的飯碗砸向王某頭部,導(dǎo)致王某頭部受傷。
一句閑話,酒桌變成打斗場。
二
另一件是,有媒體在一篇報道“吳京朋友圈”的文章中,附上了一張照片。
據(jù)一個叫“麥杰遜”的公號分析,這張圖,信息量非常大。
因為在這張照片中,出現(xiàn)了幾個人,這些人中我能叫得上名字的分別是馬未都、于謙、吳京、孫越、喬杉、喻恩泰。
照片中,馬未都坐在C位的位置上,露出一臉滿意而淡定的笑容。
眾所周知,吳京是著名的愛國演員,他那一句名言“中國護照雖不能讓去到任何地方,但能把你從任何地方帶回來”,讓多少愛國人士熱血沸騰。
他也有一些懟美國的言論,當年《戰(zhàn)狼》電影上映時,針對部分觀眾的質(zhì)疑,他強硬回應(yīng):“我就是懟這個,看不慣別看,看美國人的片子的去!”
可見,吳京就是一個妥妥的反美、反公知的形象代言人。
而馬未都呢?
他長期在竇文濤《鏘鏘三人行》和《圓桌派》里廝混,在這個節(jié)目上,經(jīng)常和竇文濤一起聊天的嘉賓,除了馬未都,還有許子東、梁文道、馬家輝、陳丹青、劉索拉等人——這些人,都算得上比較有名的公知。
他還在微博里稱譚嗣同是百年來難得的公知之一。
網(wǎng)上有人稱馬未都為資深德吹、日吹。比如,2014年7月25日,馬未都在鳳凰衛(wèi)視《鏘鏘三人行》說,德國英國制的盤子摞起來可達三米,而景德鎮(zhèn)的即使一級品,摞到一米就得有人扶,說明景德鎮(zhèn)的瓷盤質(zhì)量不達標,不如外國瓷盤。
三
那么,吳京和馬未都,這兩個看似不兼容的人物,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同一個飯局上呢?
“麥杰遜”上網(wǎng)搜索了一下幾個人的商業(yè)關(guān)系圖譜,發(fā)現(xiàn)包括吳京和馬未都在內(nèi)的這幾個人,不僅在一起吃飯,還一起開了一家公司,而且每個人都有固定股份。
誰說價值觀抽距離是最遠的距離?
看來,他們價值觀可以不同,對事物的看法與觀點可以不同,但這不發(fā)妨礙他們可以坐在一起,進行資源互換或互補,成為生意上的合伙人。
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價值觀歸價值觀,生意歸生意。
兩人因觀點不同在電影院打架,吳京和馬未都觀點不同可以合伙做生意,這樣的細節(jié),是觀察這兩個群體的有意味的切片。
也是這個社會的真實圖景。
吳京和馬未都所在的群體,能夠俯視到在電影院打架這個群體的日常,知道他們在想些什么;而前者對于后者來說,云山霧罩,難窺真相。
不由得想起,網(wǎng)上流傳這樣一張圖《不同工資的男生睡前在想什么?》。
月薪3k每天想著形勢發(fā)展大局,3w則是想著如何提升自己。
太真實了。
從理性上,我是認同這種可以拋棄成見、坐在一起做生意的做法的。如果因價值觀不同而老死不相往來,那么這個世界會割裂成一個個封閉的孤島。
但從情感上,我其實更欣賞那種因觀點不同而約架的率性、真實、胸無心機。
在我們這個社會,這其實是一種相對稀缺的真性情。
我想,如果信息流通更方便,更多人能夠告別信息繭房,共識進一步形成,也就不會有這么多“激烈對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