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自導自演的“謀獨”演習一開場,大陸就對島內開出“罰單”,條款馬上生效,一點不給島內任何反應的時間。
如今,臺軍“漢光41號”演習在9日再次登場,這次2萬多人,要一直折騰到18日。這段時間里,臺灣仿佛要進入“戰備模式”,一副嚴陣以待的樣子。
(臺軍漢光演習)
首先,在演習前3天,臺軍把這個階段稱為“常態危機處理階段”,針對“灰色地帶襲擾”的二級和一級加強戒備。在這三天里,可以說戒備森嚴,仿佛真要有啥“灰色”角色來攪局。
接下來就是“備戰部署階段”,最后則是“全面作戰階段”,包括“聯合反登陸”“濱海暨灘岸戰斗”“縱深防御”以及“持久作戰”等大項目。如此安排,聽起來是想展示一場無懈可擊的防御大戲。
可是,細細琢磨,這樣的演練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呢?尤其是,當臺軍把眼光投向俄烏沖突這些全球熱點事件時,面對現實問題,臺軍的準備是否真的萬無一失?
(臺軍)
有臺軍方人士透露,今年的模擬場景甚至考慮了一旦臺灣陷入“持久戰”的可能性,將城鎮作戰與避難所操作納入軍事演練。不過,很多人都對此表示懷疑。演習再精美,也只是走個過場罷了。
與此同時,與軍演同步進行的,還有看似轟轟烈烈的“2025城鎮韌性演習”,在4天時間內,緊湊地在島內各地區展開分區演練。臺中、苗栗這些地方被選做演練主場,而北到臺北、南到南部的一些縣市,乃至東部及外島地區都“全員出動”,從安靜的小鎮到繁忙的都市,一時間警報聲此起彼伏。
臺當局要求各營業場所、單位都要暫停活動,民眾需進入疏散避難設施。這種演習,對民生活動的打亂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實際效果如何,卻打上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賴清德)
為何自導自演這樣的“大戲”?可能臺當局有自己的算盤。今年賴清德定7月為“團結月”,想要檢驗當局和地方在極端情境時的協同能力,更給“漢光”演習加了幾許政治色彩。
不過,看著這一連串操演和配套措施,很多人覺得這些與實際情況格格不入。更有人認為這不過是政治表演,根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島內民眾對這種“軍民合作”的態度并不統一,很多人抱怨這就是在浪費錢財和精力,是政治秀。而賴清德,似乎也心照不宣地利用這種場合傳遞部分錯誤的立場。
綜上所述,臺軍此次演習雖然花樣繁多,但是具體效果卻受人質疑,并且在演習開啟前一天,我國防部就發出了警告。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大校,直接點明了“漢光演習”的本質:虛張聲勢、自欺欺人。并且再次警告臺當局,“以武謀獨”只有死路一條,什么都阻擋不了祖國必然統一的歷史大勢。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大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演習開啟當天,大陸還給出了一份針對島內的“罰單”,自公布之日就要開始實施,完全不給島內任何反應時間。
我商務部發布公告,表示大陸方面將8家臺灣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名單。這一舉措顯然與臺灣演習以及其政治動作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或許我們想借此表明,對“臺獨”行為是絕不姑息的。這種商業制裁從一個側面提醒臺灣,無論怎么演,全部都是在玩火自焚。
(商務部)
從以上這些來看,“漢光演習”不僅是一個軍事動作,更像是臺當局自導自演的一出政治大戲。然而,這場戲對于臺灣普通民眾的影響會是什么呢?抗議還是民怨沸騰?這些都可能成為未來觀察的重點。
當然,大陸隨之而行的表態和動作,也向臺當局釋放了重要信號,即大陸一直在緊盯臺當局和臺軍的一舉一動,有時候即便是我們沒有第一時間作出反制,但威懾力顯然是存在的,這也正是臺當局不敢輕舉妄動的主要原因。
總的來說,臺當局選擇一條符合島內百姓利益,且有利于兩岸關系發展的道路,才是長遠之計。否則,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中,沉醉于外部勢力的所謂支持,最終只會迷惘自己,耗費民眾的支持和耐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