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一天,國防部副部長廖漢生,和幾名戰友一起來到了彭德懷的辦公室。他們此行只有一個目的,來給時任空軍干部部部長的李貞求情的。此時,李貞是全軍女同志中職務最高的。她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引得幾位老戰友都來給她向彭總求情呢?
她在湖南瀏陽一個貧苦農家出生,6歲就被送走給大戶人家當童養媳了,16歲被迫成婚。地位非常低,時常受到婆家虐待,好在遇到合適時機她就逃跑出來,1927年3月,19歲如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并給自己起了一個寓意深長的名字,李貞。
當時婦女協會對童養媳群體格外關注,所以李貞借此機會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功夫不負有心人李貞很快就成長為骨干成員。她帶領婦女為北伐軍縫制軍鞋,宣傳婦女解放、籌集糧草。不久后“四一二”政變,那時李貞在瀏陽東鄉秘密成立臨時黨支部,繼續領導革命活動。
1927年9月秋收起義爆發,李貞毫不猶豫參與行動,杰出的貢獻使她成為瀏陽地區最早與工農革命軍聯動的女性領導人 。1931年,李貞任湘贛蘇區紅軍婦女團政委,指揮著500余名女戰士參與反“圍剿”斗爭。6年后李貞收到命令,從前線返回延安,擔任八路軍婦女學校校長,培養了大批婦女干部。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李貞任西北野戰軍政治部直屬政治部主任,參與解放大西北戰役。1949年隨軍挺進新疆,推動當地婦女解放運動。為國家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值得敬佩!
時至1953年,李貞從朝鮮歸國調任防空軍干部部部長時,恰逢新中國軍隊正規化改革的關鍵節點。就在此前不久(1952年12月至1955年初),國防部醞釀并出臺《關于處理和留用婦女工作員的決定》,這一政策與李貞的職務晉升形成鮮明反差!內容是針對所有解放軍中女同志的,文件中重點明確兩點:第一,全軍部隊中,除了在醫院工作的女同志外,其余全部都要離開部隊。第二,明確了離開部隊的安置方式,要么選擇復員,要么選擇轉業。而且,文件中專門明確了時間節點。以當年12月31日為截止時間,各個部隊務必將所有女同志安置完畢,如果有人拒不執行命令,那將“停發薪金”、“一律停止供給”,還要給予紀律處分。
這“一刀切”引發軒然大波。許多女同志從長征時期就已經開始投身革命,對軍隊感情很深厚,一時間難以接受脫下軍裝的現實。這決定,實在是無奈之舉。革命戰爭年代,她們和男同志一樣沖鋒陷陣,極大緩解了兵力不足的壓力,更有幾十名女戰士跟隨大軍走完長征,功勛卓著。但新中國成立后,部隊建設方面和戰爭年代大有不同——現代化、正規化成為發展方向。據統計那時候人民軍隊中約11萬婦女同志。已逐漸與新時代的強軍需求產生了階段性適配問題。畢竟,女同志和男同志在生理和身體上,都有差別,減少女同志,也就成了歷史的必然選擇。然而,這項工作并不好辦!起初嘗試動員女同志轉業或復員時,沒人甘愿離開。但迫在眉睫的強軍發展,經研究后不得不采取“一刀切”舉措。因此文件中規定,所有人不管在什么崗位,不管是什么職務,只要不在醫院體系內的,一律離開。看上去也非常不講情面,缺乏彈性的決定一度使相關工作陷入被動。這事不止部分女同志有想法,也有不少男同志頗有微詞,認為此舉過于生硬。
廖漢生等人首先想到了李貞。作為全軍職務最高的女同志,她從西北野戰軍到抗美援朝戰場,始終是能獨當一面的“女將”。若這樣的老革命都要轉業,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再加上他們長期在一起共事,戰友感情十分深厚。
于是,廖漢生便邀了幾位同志一同找到彭總為李貞說情。當時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彭老總,也正為這項工作的推進難題發愁,不知如何破局。面對廖漢生的請求,彭德懷當場發火:“都來說情,工作還怎么推進?”但廖漢生馬上說:“那李貞同志怎么辦啊?”一句話讓彭德懷陷入沉默因為彭老總太了解李貞的能力和貢獻了。彭總沉默不語了,同行的同志接著紛紛勸說,他們把各自想法都說出來,直言“一刀切”并非長遠之計,建議不妨暫緩節奏、分批次妥善處理,既顧全軍隊改革大局,也能體現對功勛革命者的尊重。
眾人的懇切陳詞逐漸觸動了彭總——他深知“一刀切”政策雖出于無奈,卻也可能誤傷貢獻者。經過慎重考量,彭總最終同意保留李貞的軍職。在1955年全軍首次授銜儀式上,李貞憑借卓越的革命功績,被正式授予少將軍銜,成為新中國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性開國將軍,李貞“忠貞不渝”的革命軍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