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美國,看起來像是一鍋被慢火烹煮的濃湯,不斷冒著經濟和政治的氣泡。
就在關稅政策“生死大限”眼前,美國各行各業里響起了工廠主的怒罵聲——流水線不轉、原材料斷供,沒人能平靜得下來。
F-35戰機生產一度引以為傲,現在卻因缺料陷入困境,讓五角大樓也不得不焦頭爛額。
稀土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礦產,成了能讓軍工巨頭掉鏈子的要害命門。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一路升溫,145%的關稅像一道絕殺令,結果最先受苦的是普通人的菜籃子和汽修間。
超市里價格天天變,農場主連夜攪著一倉庫大豆找銷路,汽車廠生產剛剛啟動又無奈停工。
這種應激反應不是“理論模型”,而是赤裸地落在美國人生活的每一處。
更尷尬的是,美國以為用關稅嚇唬住了全球,盟友們卻集體開始“反水”。歐盟突然跑去跟中國簽下新能源訂單,日、韓忙著和中方談合作。
特朗普揮舞的那根“60%關稅大棒”,終究沒打到別人身上,反彈回來打自己的臉。
美方對外嘴上笑呵呵,暗地里卻滿是算計:比如趕著要TikTok把算法賤賣給美國資本,還想學“沙特套路”帶CEO天團訪華,試試能不能走老路撈點新收益。
問題在于,這些戲法中國早看穿。稀土出口收緊后,洛克希德·馬丁這樣的巨頭只能看著“蛋糕”咽唾沫,全球范圍找替代品依然毫無結果。
桌下的小動作也沒停。美方居然想把非洲礦權塞進中美貿易磋商,被中國直接劃掉,悄無聲息地擋回去。
美方當初制裁華為時的神氣,被如今制造業風聲鶴唳所取代——流水線每停一次,失業數據就多一組“硬傷”。
離中期選舉只剩幾個月,白宮里的氣氛驟然緊張。
搖擺州農戶們公開喊窮,工廠工人封堵廠門請愿,民主黨借機把關稅和CPI上升全做成競選廣告——“特朗普稅單,全國埋單”。
共和黨金主都急了,再這么僵下去,不但錢袋子要空連陣營都可能散架。
與此同時,中國的進口數據成為新焦點。伊朗石油照常進港,南美鋰礦日益暢通。
美方嘴上說不干涉企業生意,實際上發現制裁“棍子”已經打空,根本堵不住中國的貨輪。
外交部一句“買不買關你啥事”,變成現在最真實的預判。
更令人玩味的是,美國自家智庫都承認,對華“脫鉤”三年成本翻了八倍,可流轉開關真的還在人家掌控里。貿易戰果然沒贏家,這一次,“疼”字寫在了美國自己臉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