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作詞人方文山在一場大陸涉臺青年交流活動中表示,中華文化已成為兩岸青年之間文化的最大公約數。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方文山星期五(7月11日)在杭州出席“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時說,自己多年來從事歌詞創作,深深著迷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無論是唐詩宋詞的文字韻味,還是漢字所承載的哲思與美感,都是他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
他說,在創作《青花瓷》《發如雪》《菊花臺》等歌曲歌詞時,常從歷史文化、古典詩詞及傳統美學中汲取靈感,“那些是我創作的文化土壤,也因此,其實看似遙遠的傳統離我們并不遙遠。”
方文山指出,自己常年在各個城市交流,觀察到中華文化已成為兩岸青年之間“文化的最大公約數”,因為兩岸同文同種,共享漢字,讀同樣的詩詞,穿一樣的漢服。
他認為,文化傳承不能只是停留在書本上的文字記憶,還必須通過創新與再創造來延續。他鼓勵在場青年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詮釋與演繹傳統文化,“希望大家都可以變成一個傳承薪火的人,然后將兩岸共同的文化一代又一代的推廣下去”。
近期方文山頻頻參與大陸涉臺交流活動。今年5月,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率團赴北京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峰會及第六屆兩岸媒體人峰會,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5月27日會見洪秀柱一行時,方文山在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