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款新型兩棲戰車頻繁亮相,引發不少網友關注,從外觀來看這款戰車和一般的兩棲突擊車區別還是很大的,尤其是無炮塔設計,而是采用類似防空導彈的垂發裝置,很有可能是一款火力支援車。那么這款兩棲戰車是不是和紅警的多功能戰車有點像?和美國當年的“網火”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根據社交平臺上網友的圖片來看,這款兩棲戰車采用六對輪設計,給人第一個感覺是很高大,而且還有一個明顯的衛星通訊天線,這就和以往的兩棲步戰車不同了。因為兩棲戰車是需要冒著一定敵方火力突擊十幾公里距離,因此都設計的比較低矮,提升生存能力。那么這款兩棲戰車為何設計這么高大呢?這可能就和其頂部無炮塔設計有關。
通過這款戰車的頂部雙視角,我們可以看到該車的頂部不設炮塔,只有一個駕駛員艙蓋一個乘員艙蓋,中間是一個可以開合的機構。參考HQ-17AE野戰防空來看,這應該是一套垂發裝置,至于彈藥不排除是多種類型的,比如有進攻支援護理的殺傷彈藥,也可能包含巡飛彈或者低空防空等等,應該是模塊化兼容多種彈藥。
這就和紅警中的多功能戰車有點像了,可以反坦克、提供步兵火力支援,甚至發射無人機、巡飛彈或者防空,什么功能都有。總之就是第一款在兩棲登陸中提供多功能火力支援的車輛。具體在登陸中來看,這款資源車應該是在沖灘兩棲車輛的最后方,因為垂發的武器本身有一定射程,可能是在50公里外進行火力掩護。
有的小伙伴可能會說,這個距離是不是太遠了?其實不然,根據央視報道72集團軍某合成旅的兩棲演練中,使用071需要泛水12公里裝載,需要1個半小時才能上陸。
雖然說到這個時候應該是對敵方反擊火力進行了精確清理了,但依然需要消息對方有一些永備工事、暗堡存在,因此就需要支援火力伴隨。而如果呼叫空軍或者海軍支援,那么需要海空協調員上傳信息,跨軍兵種比較慢,如果登陸力量中自己就有火力支援車,那么就可以如臂使指了。
同時車輛自帶衛星通信天線,不用擔心戰場電磁干擾,也可以會直接獲取體系內提供的打擊坐標,這也是設置這款兩棲火力資源車的主要目的。不過有些小伙伴可能已經反應過來了,其實這個概念好像又是摸著鷹醬過河。
沒錯,其實這款兩棲火力資源車類似于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在2003年提出的“網火”NetFires項目,而這個項目又是美國“未來作戰系統”FCS的關鍵部分,目的是實現地面超視距精確打擊,有點像是地面版的A射B導了。具體是怎么說呢?就是設置一個車輛發射箱平臺,模塊化設計可以帶15枚導彈,精確打擊或者巡飛彈都有,你看著是不是和之前我們說的差不多了。不過這個項目和眾多美國陸軍項目一樣,最終因為資金問題還是下馬了。
當然老規矩,美國下馬的PPT,我們肯定是要幫他們實現一下的,如果確實有用我們就大規模裝備,融入自身的作戰體系中。如果沒有用,那么也算是實踐出真知了,該技術儲備的儲備,至少也是排除了一個錯誤選項不虧。
還是那句話,兩棲登陸作戰我們比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要認真,這點從兩棲作戰車輛不斷升級就能看出,現在不僅有ZTL-05兩棲突擊車,還有ZBD-05兩棲戰車,現在還有垂發火力支援車,單純在兩棲地面登陸力量上就要構建多層次,多火力,體系化作戰。相信未來類似的裝備還會更多,會讓登陸作戰的火力無限趨近飽和,至于效果如何,什么都別說,走著瞧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