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中船重工官網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貝貝 上海報道
2025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場活躍度明顯降溫。據克拉克森于7月4日披露的新造船市場數據,今年1-6月,全球新船訂單總量為1938萬修正總噸(647艘),較去年同期銳減54%。
盡管面臨市場整體下行壓力,但中國造船企業依然展現出強勁的韌性和競爭力。上半年,中國船企新接訂單量以52%的市場份額穩居世界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龍頭船企們順應船舶綠色智能化發展趨勢,加緊實現產業升級,競爭力穩步提升。
“上半年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經營接單和完工交船等主要指標均高質量實現’雙過半’。其中,經營承接及利潤總額超額完成年度目標。”7月10日,中船集團廣船國際相關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強調,面對全球船東對大型化、綠色化船舶的迫切需求,廣船國際已經形成了液貨船、集裝箱船、滾裝船“三大”主建船型和高端客滾船、半潛船、極地船“三特”批量特色船型的國際化品牌格局。
中國船企新接訂單量市占率達52%
2024年,全球新造船訂單量達2390艘,合6555萬修正總噸,創下17年新高。但今年上半年,全球造船業景氣度開始明顯回落。
克拉克森于7月4日披露的數據顯示,1-6月,全球新船訂單總量為1938萬修正總噸(647艘),較2024年上半年(4258萬修正總噸、1788艘)銳減54%。從單月來看,今年6月份,全球新船訂單量為256萬修正總噸(84艘),以修正總噸為基準,較去年6月(1326萬修正總噸、527艘)下降81%,環比(178萬修正總噸)增長44%。
記者注意到,該機構在春季報告中即預計,2025年全年新船訂單將在2024年高位基礎上下降約30%,主要船型訂單預測均向下調整。而2025年開年全球新船訂單節奏有所放緩,是因為新造船市場情緒受到一系列更為廣泛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尤其是美國的政策)和航運市場表現有所疲軟的雙重影響。
亦有業內人士指出,過去幾年,船東集中下單,導致訂單基數抬高、交期延后,全球主流船廠已排至2028年、2029年,部分甚至排至2030年,新造船價格高企,因此訂單量下滑屬于船舶行業周期內的正常修正。一名船廠人士向記者直言:“(造船業熱度)登頂之后,自然就是下坡,不會一直高潮的。所以對現在的波動,我們這些大國企都是波瀾不驚的。”
在市場整體調整的背景下,中國造船業依然交出了亮眼的“期中答卷”。據克拉克森數據,今年1-6月,中國船企訂單量為1004萬修正總噸(370艘),市占率52%,較去年同期減少65%,但位居世界第一;韓國船企訂單量為487萬修正總噸(113艘),市占率25%,較去年同期減少33%,排名第二。
具體到相關船企,上半年多家龍頭中國船企的新接訂單數據都頗為亮眼。
例如,7月初,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下稱“黃埔文沖”)披露,公司上半年累計承接6型32艘產品,經營承接實現“超額過半”。據悉,在集裝箱船領域,黃埔文沖1900TEU集裝箱船累計訂單已達40艘;在氣體船賽道,黃埔文沖獲得新加坡SINGFAR公司20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氣(LNG)加注船訂單,實現高端氣體船市場的重大突破;
6月20日,山東海洋集團與北海造船簽署了10艘32.5萬噸甲醇雙燃料礦砂船建造合同,訂單價值約13億美元,這是雙方圍繞該船型開展的第三輪合作(2023年12月,雙方簽訂首批4艘合同;2024年9月又追加2艘同型船);6月18日,中遠海運散運攜手中信金租與福建船政簽署了30艘8萬噸級多用途糧食船建造及融資租賃合同,交易總金額高達15億美元,堪稱年內最大單之一,同日,上港集團也在江南造船下單訂造了1艘2萬立方米LNG加注船。
造船業有望繼續保持增長勢頭
對于船舶市場的后續走勢,東吳證券研報指出,展望未來,船舶板塊在手訂單飽滿,且高價船占比持續提升,收入仍有望持續增長,利潤率將持續修復。
近期,部分龍頭船企陸續披露了上半年業績預告。例如,7月10日晚間,中國船舶公告稱,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8億元至31億元之間,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3.88億元至16.88億元之間,同比增加98.25%至119.49%;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6.35億元至29.35億元之間,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4.37億元至17.37億元之間,同比增加119.89%至144.93%。
至于業績預增的原因,則包括船舶行業整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公司手持訂單結構升級優化;報告期內交付的民品船舶價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當,營業毛利同比增加等。
記者注意到,7月以來,中國船企依然“訂單接到手軟”。據國際船舶網監測,2025年6月30日至2025年7月6日,全球船廠共接獲13+11艘新船訂單,其中中國船廠接獲11+11艘新船訂單。
就在7月初,黃埔文沖聯合中船貿易與希臘航運巨頭Latsco Shipping正式簽署2+2艘黃埔文沖自主研發的“鴻鵠”1900TEU支線箱船訂單。據悉,Latsco Shipping為首次選擇與中國船企合作。新船預計將于2027年交付,每艘船造價約3100萬美元,加上備選船舶,4艘船總值1.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9億元)。
市場觀察人士建議,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船企應持續強化技術創新能力,提升高端船型建造水平,打造自身硬實力,實現產業升級,以保持全球競爭優勢。隨著綠色航運需求持續增長和技術進步,中國造船業有望在下一輪行業復蘇中贏得更多發展機遇。
可以看到,近年多家船企順應船舶綠色智能化發展趨勢,加強了在新興領域市場的開拓。例如,廣船國際方面向記者透露,作為華南首家建造大型集裝箱船的船企,公司現已實現超大型集裝箱船批量建造,并以LNG雙燃料技術賦能綠色智造,船舶性能全球領先。不僅如此,公司還在智能制造領域開展了積極探索,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賦能船舶建造。
責任編輯:李未來 主編:張豫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