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總盯著美國,卻可能忽略了身邊那個更危險的鄰居。
一旦臺海有事,日本真的會袖手旁觀嗎?答案,遠比想象的復雜和致命。
其實,我們的目光不能只盯著美國,身邊鄰居更具潛在威脅。
有分析認為,臺海若有事,日本絕非袖手旁觀。
甚至可以說,其介入意愿可能超越美國,因為臺灣攸關日本的能源生命線。
不過,日本可能忘了。
中國中日之間有著血海深仇,中國有權在不宣戰的情況下,直接對日發起打擊。
官媒報道,日本在臺海戰事作準備
日本參戰的理由
日本為何對臺灣問題如此神經質?地圖攤開,答案一目了然。
從中東到日本的油輪,每天都穿過臺灣海峽或巴士海峽。
這是日本的經濟大動脈,是維系其國家運轉的能源生命線。
一旦臺灣被中國大陸掌控,這條生命線就等于被掐在了別人手里。
對東京來說,這是一種無法忍受的戰略窒息。
維持臺灣“現狀”,在日本政府看來,不只是一個外交辭令,而是關乎國家生存與繁榮的底線。
在這種情況下,別再把日本的關切看作是替美國“搖旗吶喊”。
有分析認為,某種程度上,他們下場的意愿,可能比大洋彼岸的美國更為強烈和直接。
因為美國失去臺灣,只是是失去一個分散大陸精力的棋子。
但在日本政府看來,臺灣一旦回歸,日本將會失去了半條命。
日本試射導彈
當然,以筆者淺見,日本純屬是杞人憂天。
中國收復臺灣是為了完成國家統一,對于封鎖日本能源通道,沒有絲毫的興趣。
事實上,以中國目前的軍事實力,真要想壓制日本,根本用不上臺灣。
但遺憾的是,日本政府太清楚他們曾經造下的罪孽,他們不敢相信中國。
既然要干預臺海問題,總得師出有名。
但日本頭頂上,懸著一把《和平憲法》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輕易動彈不得。
為了擺脫枷鎖,日本的“聰明人”開始從故紙堆里尋找武器。
最終,他們盯上了1972年的《中日聯合公報》。
日本導彈部隊
日本退役上將武井智久拋出一個驚人論調,他宣稱當年日本承認“臺灣是中國一部分”,有一個隱藏前提。
那就是兩岸要“和平統一”。
言下之意,如果大陸選擇非和平方式,那么這個“前提”就被打破了。
既然前提不存在了,日本自然也就沒有義務再遵守承諾,干預便有了“法理”依據。
不得不說,日本人確實足夠無恥。
用這套鬼扯邏輯,將一份莊嚴的歷史文件,活生生扭曲成了一張可以隨時撕毀的“免責聲明”。
不過,日本似乎忘了,中國手中也捏著一張王牌。
日本導彈
中國可以不宣而戰
這張王牌,指的是《聯合國憲章》中的“敵國條款”。
所謂的“敵國條款”,簡單可以概括為,若二戰戰敗國再次表現出侵略意圖,中國作為戰勝國,有權不經安理會授權,直接對其采取行動。
這就像一場法理對決。
日本試圖用對歷史的“創造性解釋”為自己松綁,那中國則可以搬出戰后秩序的基石,直接在法理層面來一次降維打擊。
當然,盡管我們有著反制手段,但依舊不能放松警惕。
因為在口頭功夫之外,日本的身體正變得越來越“誠實”。
過去,我們印象中的日本自衛隊是一面“專守防衛”的盾牌。
但現在,這面盾牌的背后,已經悄悄抽出一把鋒利的匕首。
日本正在開發的改進型12式導彈,名為岸艦導彈,實則是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對地巡航導彈。
這款導彈若是部署在九州島,足以覆蓋中國沿海的大片區域。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還正在開發高超音速武器,并且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據說,日本高超導彈的速度高達5馬赫,雖然和中國有差距,但威脅性依舊很高。
最重要的是,這些武器的屬性,早已超越了防御的范疇,它們是純粹的進攻性利器。
這意味著日本的軍事思想已發生根本轉變,那就是從被動承受第一擊,到主動發起攻擊。
與此同時,日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軍費,并不斷強化西南群島的軍事部署。
日本導彈打擊范圍
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官媒會一改往日的模糊警告,開始明確點出日本的軍備是“為臺海沖突做準備”。
這不僅是一種外交喊話,更是一種清醒的信號,那就是中方已經不再對日本抱有任何幻想。
那么問題來了,日本真的想和中國在臺海打一場硬仗嗎?它有這個實力嗎?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無論是五代機的數量,還是海軍的總噸位與火力,今天的中國對日本都擁有明顯的優勢。
有分析認為,中國可以在72小時內,對日本完成去軍事化。
這雖是豪言,卻也反映了實力天平的傾斜。
那么,日本明知實力不濟,為何還要擺出如此激進的姿態?
石破茂政府
這背后,可能藏著一盤更深、更陰暗的棋。
有一種觀點認為,日本的真實目的,或許并非贏得一場與中國的戰爭,而是要“輸”一場恰到好處的沖突。
通過在臺海制造一場有限的、可控的軍事摩擦,觸發《日美安保條約》,將全球最強的軍事力量美國,徹底拖下水。
一旦美軍介入,戰火燒到駐日美軍基地,日本便可名正言順地掙脫《和平憲法》的最后一道枷鎖。
借著這場危機,日本可以完成夢寐以求的“國家正常化”。
臺灣,不過是日本撬動大國博弈、實現自身野心的那個支點。
結語
當然,日本所有的法理游戲、軍事冒險和戰略算計,都建立在一個假設上。
那就是美國會來,而且美國能贏。
中國的目標非常明確,必須讓華盛頓的決策者們相信,為了日本的地區野心而與一個核大國爆發全面沖突,是一場注定虧本的買賣。
一旦美國猶豫、退縮,或者在介入中遭受重創,日本所有的計劃都會瞬間崩盤。
屆時,它不僅無法實現“二次崛起”,反而會成為被清算的對象。
在這場致命的棋局里,日本或許想當棋手,但最終可能發現,自己也不過是一枚關鍵,卻隨時可以被犧牲的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