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5年,印度外長終于要來訪華了!
我國外交部12日證實,印度外長蘇杰生將出席在天津舉行的上合外長會,并且借此機會訪問中國,將在本周末提前抵華和王毅外長舉行會晤。
印度外長這一次訪華,和上一次足足相隔5年多的時間。這說明,已經(jīng)緊張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中印關系有望破冰,印度似乎已經(jīng)想通了。
因為,多邊會議結合雙邊會談,在外交上并不稀奇。但一般來說,這種雙邊會談都會在峰會期間舉行,而不是峰會之外。兩位外長在峰會前夕單獨安排會晤,確實能夠凸顯中印修復緊張關系的努力。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不久,蘇杰生談及對華關系時,話里話外透著一股微妙的平衡感。
他直言當下中美競爭態(tài)勢加劇,而印度的選擇很明確,既要讓對華關系保持穩(wěn)定,又要持續(xù)深化與美國的戰(zhàn)略合作,一切皆以自身利益為標尺。
這是典型的“左右逢源”政策,想在中美兩邊的博弈中為自己爭取更多好處。
可以預料,印度估計想借這次訪華的機會,在貿(mào)易問題上找找新出路,畢竟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隨時可能落下,而美印之間的談判也陷入僵局。
美方步步緊逼要印度打開市場,而印度這邊呢,在農(nóng)業(yè)和乳業(yè)市場劃出了紅線,莫迪還放話將對美征收報復性關稅。
這種時候把目光投向中國,既是想尋求合作,也是想為自己增加籌碼。
另一邊,稀土短缺的“卡脖子”難題,正讓印度制造業(yè)坐立難安。
作為全球第四大汽車生產(chǎn)國,印度的幾乎所有車型都依賴從中國的稀土供應鏈,尤其是永磁體。
多家印度汽車制造商協(xié)會呼吁莫迪政府介入,他們警告,若永磁體短缺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多條汽車生產(chǎn)線最早將于8月初陷入中斷。
上個月12日,中國副外長孫衛(wèi)東在新德里與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舉行會談。印度消息人士透露,印方在會議期間向中方提出了稀土供應的問題,雙方同意接下來就此展開更廣泛的會談。
中方肯定不會取消稀土出口管制這個大的政策,這個沒得談,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給印度一些政策上的放寬。當然,前提條件是若莫迪政府能夠拿出令人滿意的誠意。
全面解除對中國企業(yè)的限制政策,就是莫迪政府能夠拿出的誠意之一。具體而言,相關措施包括但不僅限于:
降低對中國部分進口商品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允許此前被禁的中國APP重新上架;放寬中國資本進入印度的條件,特別是基礎設施領域;恢復中印直飛航班,放寬對中國公民的簽證限制等等。
此外,印度外長這次來中國,也應當向中方好好解釋,為何自己總在上合與金磚中唱反調(diào),態(tài)度消極。
畢竟大家都知道,印度此前已經(jīng)不止一次拒絕簽署相關會議的聯(lián)合聲明了。上個月20日在青島舉行的上合防長會,印度就因“未譴責克什米爾恐襲”而拒簽聲明文件——中方不希望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一個半月之后的天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