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最大貢獻,就是成功壓制了日本,讓這個國家沒能成為超級大國的霸主。
從1968年開始,日本人口過億,智囊團的計劃是在2030年之前人口翻倍,變成超級大國,僅次于美國自己。可誰料美國從1979年便開始籌劃打擊日本。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一度發展得特別快。1972年,日本的GDP超過了西德,僅次于美國和蘇聯。
1968 年就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汽車、家電、半導體這些產業在全球橫掃,那時候東京的房價炒到什么程度?據說把東京所有房產賣掉能買下整個美國。日本智囊團更是野心勃勃,喊出 2030 年人口翻倍、成為超級大國的口號,那架勢真像是要把美國從老大位置上拉下來。
可美國哪能容得下這么個小弟騎到自己頭上?從 1979 年就開始暗中布局收拾日本了。最狠的就是 1985 年那個廣場協議,美國逼著日本簽了字,日元一下子升值 50%。這看起來是讓日元更值錢了,實際上是直接廢掉了日本出口的優勢。原來賣 100 美元的東西,日元升值后能換更多日元,可美國進口商不傻,要么砍價要么換別家買,日本企業的利潤一下子就沒了。豐田、索尼這些大公司還好點,中小企業直接倒閉了一大批,失業率蹭蹭往上漲。
美國不光在匯率上動手腳,還盯著日本的優勢產業往死里打。半導體行業最典型,80 年代日本的存儲芯片占了全球 80% 的市場,英特爾都快撐不下去了。美國直接掄起貿易大棒,說日本搞傾銷,逼著日本簽下《美日半導體協議》,不僅要提高價格,還得把市場份額讓給美國企業。更狠的是,美國還聯合歐洲對日本芯片加征 100% 的關稅,硬生生把日本半導體的半壁江山給搶了過來。現在全球芯片巨頭里,日本也就剩下東芝苦苦支撐,當年的風光早就沒了。
汽車行業也是重災區,80 年代美國街頭跑的全是豐田、本田,底特律的三大車企快倒閉了。美國就威脅要加征 25% 的關稅,逼著日本搞 “自愿出口限制”,每年只能往美國賣多少輛車。日本車企沒辦法,只能跑到美國建廠,把就業機會拱手讓人。現在美國汽車市場上,日本車雖然還不少,但核心技術和利潤大頭早就被美國資本滲透得差不多了。
不僅如此,在軍事上美國更是卡得死死的。日本想搞點先進武器,美國表面上賣技術,實際上全是閹割版的。F-2 戰斗機說是日美聯合研制,核心的雷達和發動機全是美國的,日本自己根本搞不定。美國在日本駐軍幾萬人,說是保護日本,實際上就是把日本當成自家的軍事基地,讓日本永遠別想發展成軍事大國。這些年日本喊著要修憲擴軍,可真要動真格的,美國一句話就能讓他們老實,說到底還是怕日本翅膀硬了不好控制。
更陰的是美國在金融上給日本下的套,日元升值后,日本企業手里的錢突然變多了,就開始在全球瘋狂買買買,洛克菲勒中心、哥倫比亞影業都成了日本資產。美國不光不攔著,還一個勁夸日本有錢,暗地里卻收緊了對日本金融機構的監管。等到日本泡沫吹到最大的時候,美國突然抽緊銀根,日本股市和房市一夜崩盤,無數家庭一輩子的積蓄瞬間蒸發。從那以后,日本就陷入了 “失去的二十年”,到現在都沒緩過勁來。
現在回頭看,美國哪是什么在幫日本,分明就是把日本當成了提款機和棋子。需要日本當亞洲橋頭堡的時候,就給點甜頭讓日本發展經濟;等日本真要威脅到自己地位了,就毫不留情地往死里打。日本那些政客也不爭氣,明明被美國坑得這么慘,還整天跟在美國后面,又是出錢又是出力,不知道圖個啥。
說到底,美國這套霸權把戲玩得確實溜,對付潛在對手從來都是先捧后殺,手段臟得很。日本當年要是能看清美國的真面目,別一門心思跟著美國跑,或許真能成個氣候。可現在說這些都晚了,日本經濟被美國剪了羊毛,軍事上被牢牢控制,想當超級大國?這輩子估計都沒指望了。這也給咱們提了個醒,跟美國打交道,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該硬氣的時候必須硬氣,不然遲早得被他們算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